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94年9月15日,清军主帅叶志超下令清军放弃平壤北撤。在相关当事人的公文报告和私人回忆中都提到,当天叶志超曾召集诸将,提出“北门之咽喉既失,子药又不齐全,转运不通,军心惊惧不如暂弃平壤”,众将未提出异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甲午战败源于清王朝的腐朽B.叶志超对战败负有完全责任
C.清军将领谎报军情逃避罪责D.清政府陆海军协同对日作战
2 . 图1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2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
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这说明
A.中国的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B.远东国际关系日益趋向平等
C.中国东亚主导地位逐渐丧失D.旧藩属国近代国家意识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以往人们研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往往指向清廷腐败、指挥失当等因素,最近有学者发文称“日本66家报纸派出129名随军记者,对中国发动了凌厉的宣传攻势,而清政府不但没有进行回击,还拒绝了国内外记者的随军米访要求,未战中国己然输了”。由此可知
A.历史研究随视角扩展而深入B.舆论宣传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C.清政府没有做战争准备工作D.近代中国报纸企业还未产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3年,日本大量的从军记者、政治家认为∶清朝妄自尊大的华夷思想心封建性的军制、中国人无近代国家思想、吏治腐败、文弱的民族性情,可以轻易被日本征服。这些观点
A.加速了清王朝的战败B.助长了日本侵华的野心
C.推动清朝向西方学习D.引发中国反日情绪高涨
2021-03-15更新 | 343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点石斋画报刊印的《朝鲜水战得胜捷图》,配文“此时朝鲜陆路屡胜倭人,北洋海军养精蓄锐,所望风驰电扫……载兵十万,协海军全力直指东京,使彼肉袒牵羊势穷力屈。”材料中所述的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黄海大战B.大连之战C.旅顺之战D.威海卫战役
2021-01-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海防建设是世界各国维护领海主权的重要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8月29日南京下关江面艘外国军舰上的情景。     


材料二   甲午一战,中国不但战败,而且蒙垢受辱。中国军队始终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形胜之地一一委弃,临阵不战而逃。中国殷殷寄以厚望的舰队被可耻地驱逐到设防的港口内,匿不出战。

——《远东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基于明朝的海洋观念和政策体现在“海禁”与重陆轻海的防务策略上,清朝统治者长期奉行重视西北边防而轻视东南海防的观念。而对于东南海疆采取保守防御的方针,在对台湾省问题的认识上曾有人提出弃台的主张,康熙曾言“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

—— 摘编自《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材料中的“外国”最有可能是何国?在此情景出现的次年,此国又在中国获得了哪些特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中的“港口”指的是哪里。中国舰队“匿不出战”对这场战争的态势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海防废弛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咎矣。”材料描述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6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