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虽然事事对西方列强让步以求苟安,但唯独对日本一直态度强硬。这主要是因为(     
A.日本实力弱于西方列强B.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C.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D.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
2022-12-26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国防军,鸭绿江沿线数万清军,,互不相属,互不支援。旅顺是北洋海军基地,有将无帅,最后被日军攻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军队
A.军事指挥体制落后B.忽视了民众的作用
C.丧失了作战的良机D.没有现代化的装备
3 . 1894年10月24日,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历时14天,清政府陆海军不闻不问。月余,徐邦道率部在土城子阻敌,予敌重创。但敌增兵纷至,清军后援不继,众寡悬殊,无以为食,争船逃走,旅顺陷落。这一结局
A.源于清军素质的低下B.动摇了清政府反动统治
C.消磨了国人反帝意志D.折射出清朝统治的腐朽
2021-01-24更新 | 36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6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7-12更新 | 5555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这反映了清廷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的认同B.反侵略战争导致海军军费不足
C.未能全面认识到海洋国防危机D.政治改革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
7 .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海战中C.丰岛海战中D.淮海战役中
2020-02-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学家蒋廷黻曾说:“甲午之战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破产
B.当时中国人尚未认识到西洋文化的重要性
C.低度西洋化、近代化是指维新变法运动
D.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9 .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B.义和团反帝斗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020-01-0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检测考试历史试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一次战斗后,光绪帝为邓世昌手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次战斗指的是(       )
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东海海战
2019-12-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