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海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由海入侵的步步深入,清政府采取的海防战略从“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水陆兼防”“以水为主”。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但其权限被限制在军政方面,军令权掌握在皇帝和军机大臣手里,舰队指挥权掌握在前陆军将领手里。同期日本形成了在天皇统率之下的海军省和海军军令部,海军以平均每年置舰两艘的速度加快建设。清朝“自光绪十四年后,未增一船”,战时甚至出现“子弹巨细,多与炮径不符”的窘境。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晚清政府开始意识到“争夺制海权”的重要性。

——摘编自李强华《晚清海防战略的嬗变历程、制约因素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我国海洋利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海防失败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地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经过使欧洲其他地区陷入贫困的战争以后,英国显得日渐富强起来。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 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   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的原因。从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对比中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     1889--1907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近二十年。在这段时间,他以清醒的头脑、超前的眼光,勤政务实,不遗余力地在湖北地区推行改革。张之洞力主建成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川汉铁路以及大冶至石灰窑段的铁路;建设湖北炼铁厂、大冶铁矿、马鞍山煤矿、湖北枪炮厂、丝麻四局等企业。张之洞创办的企业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职工总数最多时达1.6万余人。张之洞倡办实业,亦促进了民办企业的发展。政府积极开展以科技兴农为主的农业建设;强化管理,反贪廉政,改革税收和创建近代银行,建设堤防,拓宽街道,创办近代邮政、电信和水电,建设近代警察、监狱、消防治安体系。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创办的算学学堂、矿务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等,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在“游学”方面,湖北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到1905年,仅留日学生就达1700 余人,居全国之冠。经过近20年的努力,武汉的工厂数目和工业实力超过了天津和广州,仅次于上海。

——摘编自陈锋《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在湖北地区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在湖北地区推行改革的作用。

4 . 材料 闭关时代的中国,不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逐步侵入,迫使中国开放大批的通商口岸,清政府才不得不审时度势,设置了分掌南、北通商和交涉事务的南、北洋大臣。南洋大臣的前身是五口通商大臣,五口通商大臣变为南洋大臣的过程中,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几曾兼任,又历经兼职--专职——兼职的两度更改,历经演变,最终为两江总督例兼的定制。北洋大臣的前身是三口通商大臣,北洋大臣的演变不像南洋大臣那样复杂。三口通商大臣变为北洋大臣的演变过程,则只有一度的更动便由临时差遣的专职成为直隶总督的兼职了。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相比,设立更早,所管口岸更多,按照一般道理职权也应该更大,但是实际上,北洋大臣的职权是高于其它总督包括南洋大臣在内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全国通商外交的最高机构,按说南北洋大臣是其下属,该受其指挥,但是依照清王朝绝对集权制的定例,南、北洋大臣是由皇帝直派的,原则上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和总理衡门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理衙门对于南、北洋大臣,只是备顾问和代传达两事而已。

一摘编白张徐乐《浅析南、北洋大臣的演变及其职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政府增设的南、北洋大臣在其演变及职掌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洋大臣的设置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部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材料二     冯天瑜指出:“晚清一批仁人志士力主发展实业,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 可称之为‘经济民族主义’,因不合时宜而未能取得成效,一直作为历史之流未被人们注意,然而,它不仅热忱可感,还包含若干真理的颗粒。”

——王春风《经济民族主义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晚清“经济民族主义”出现的原因,并概述其重要表现。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带来的危害。
(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2019-02-23更新 | 601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019-01-30更新 | 2850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肇庆第一中学、广宁第一中学、香山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称:“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到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境复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之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十余年一大变局也。”洋务运动是中国人对西方冲击的一次伟大回应,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这动的领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曾参与多个条约的签订,如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1985年《天津条约》和《中法新约》、1895年《马关条约》、1896年《胶澳租借条约》和《中俄密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901年《辛丑条约》等,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摘编自于灵《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对外主张之得失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成为“中兴名臣”的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敬李鸿章之才’,‘悲李鸿章之遇’”的理解。

2018-06-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强校】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8-06-09更新 | 7597次组卷 | 5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4年,基于筹集对法战争巨额资金的需要,英国政府以8%的利率发行了120万英镑的公债,建立了英格兰银行,该银行筹集了大量长期贷款,帮助威廉三世政府度过了难关。此后英国组建了联合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这两家企业同英格兰银行一样都向国家提供长期贷款。这加强了英国战时的力量,也保证了英国在和平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降低了英国政府的融资成本。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条例》赋予了英格兰银行基本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利,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对其他银行遇到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确立了“银行的银行”地位。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最终确立,英国政府通过英格兰银行能够在发生金融危机或恐慌时迅速向困难金融机构提供清偿手段,维护英国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随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英国确立了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各国货币系统与伦敦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使得英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世界货币的供应,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安全和增值准则的建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拨款,一部分来自以股份公司名义募集的资金,但只是吸引公众财务投资的一种形式,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并不受影响。1883年开平矿局受上海金融风潮影响股票大跌,有巨款厚资者表示“誓不买公司股票”。中国当时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钱庄和票号,但它们一般规模较小,向它们借款的人多以应急为主,满足不了政府大宗借款的需求。清朝实行银本位制,主币是白银,而且是银两,国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银行,针对这种情况,李鸿章在1887年批准了与美国人合办的华美银行,但被朝廷喝止。政府清最后只能向外国银行借款,这些钱不仅需要高额利息,而且许多借款都以关税、盐税、路权作抵押。

——摘编自陈忠海《洋务运动:一场金融缺位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确立的背景,并概括其在推动英国崛起中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英国相比,中国在近代化起步阶段在财政金融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