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2年,李鸿章正式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奏折中写到“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其意在(     
A.创建海军收回国家利权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以求富
C.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兴办近代军工企业以自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某学者关于太平天国治下苏南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量化评估表(部分)。据此可知(     
郡名
评估项
苏州常州松江太仓总分
7合理、适度、适当地处理业佃关系和租佃事务以保障地租11114
8捐费、杂税名目、额度限制在民众可承受范围内11114
9扶植和保护民间商业,市镇商业经济有所起色531413
10社会经济政略--以贯之,未有反复,安民后未见“打贡”害民421310
11乡民积极响应。按时交粮纳税,未见抗粮抗粗暴动11316
12未见地主团练襄助清军反攻之事31149
13设治建政时间较长、统治时间在三年以上541313
总分44302239135
注:得分按与评估项符合程度划为五等:一为失败(最差),1分;二为比较失败(较差),2分;三为及格,3分;四为比较成功(良好),4分;五为成功(优秀),5分。
A.太平天国的基层治理能力不足B.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地区性差异
C.汉族地主官僚的势力迅速膨胀D.太平天国运动瓦解了清朝统治秩序
2023-04-27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晚清初期“夷务”一词主要是指通商、贸易、朝贡、理藩之类的活动。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一词将西方的工业、航运、铸币,以及兵政、商法等方面延纳进自己的内政外交结构中。这说明当时(     
A.中国外交已步入近代化轨道B.洋务运动突破“中体”框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发展D.中国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3-04-18更新 | 58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模拟考精选(一)历史试题
4 .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设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翻译机构,近代翻译事业逐渐兴起。到1900年共出版了各种西书555种,涉及天文学、物理、数学、公法等领域。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     
A.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B.主要关注近代政治制度变革
C.促进了广大民众的思想解放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5 .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有些人认为这让人类迈向繁荣和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条路终将导致灭亡。对后者来说,农业革命是个转折点,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自外于这个世界。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材料二   “工业化”指的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转化的过程。工业化也刺激了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市场导向的商品以及贸易中获得利润。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者以商人为导向组织大型企业。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英国和法国的立法为现代股份公司奠定了法律基础,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几次“资讯交换”的突破。第一次突破是文字的出现,第二次突破当是()的出现,同一份文件,因此可以大量复制,分散于各方。第三次突破当为电话和电影,真声与真影,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说是第四次突破,而且以其发展的迅速与功能的多样,竟可称为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科技文明代替了过去的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这一个新的文明,是以人为本,以知识为用。明日的世界,必须有个人之间相处的伦理、个人与社会群体相处的伦理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伦理,庶几这一正在开展的文明可久可大,有其增长空间。

整理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认为农业革命“最具争议”的表现。结合所学,从“争议”内涵的角度简要评价中国明朝后期至清中叶农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9世纪70年代股份公司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写出(▲)所代表的“资讯交换”突破的标志。结合所学,指出“科技文明”时代饱含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可为“明日的世界”发展提供哪些“伦理”滋养?
2023-04-14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咸丰十年(1860年),“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曾前往天京(今江苏南京)向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七条建议,洪仁玕赞成其建议,但因太平天国此时已摇摇欲坠,无法实行。容闳离开太平天国后,又向以扑灭太平天国为事业的湘军主帅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的建议,曾国藩接受了其建议,并将其一部分主张转化为实践,这说明(     
A.民族矛盾刺激下内战双方对时代主题有某种共识
B.以容闳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具有两面性、软弱性
C.太平天国与清朝要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目标一致
D.曾国藩将主张转化为实践表明其比太平天国先进
7 . 1862年,安徽巡抚唐训方发布《兴办屯垦告示》募民垦荒,并规定“如有外来客民,情愿领田耕种……一体借与牛力、籽种”。这主要是因为当地(     
A.经商风气冲击重农思想B.农民大量前往上海谋生
C.屡经战乱人口大量减少D.实业浪潮改变就业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说到,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作者认为洋务运动失败是因为(       
A.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违反了时代潮流
B.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C.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无法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9 . 1878年,时任李鸿章幕僚的薛福成以普法战争为例,写道:“昔普之攻法也,其初静以待动,示不用兵,逮闻法将伐普,始以电报召诸将,不十日而数十万之师,毕入法境,遂使法人不及措手。此铁路之为用大也。”薛福成力图说明(     
A.面对列强侵略应主动反击B.中国必将取得中法战争胜利
C.中国欲富强必以强兵为先D.修铁路有助于抵抗列强侵略
2023-02-13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张之洞在《拟设织布局折》中指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表明他采用机器生产的直接动机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抵制西方经济侵略D.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