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土地法令》
D.《应诏统筹全局折》
2019-08-11更新 | 144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科)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2019-01-30更新 | 245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6届广东揭阳一中等校高三下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2019-01-30更新 | 736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019-01-30更新 | 5942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揭阳一中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9-01-30更新 | 4214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惠来县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6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
2019-01-30更新 | 1972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7 .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1592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
①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④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986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揭西河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两者都
A.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是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C.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
D.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018-07-16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普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锡鸿(?-1891),字云生,广东番禺人。他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他考取举人后做过郭嵩焘的幕僚,镇压过农民起义。1876年,由于郭嵩焘的提名,刘锡鸿就成为了一名外交官,跟随郭嵩焘出使英国。但是,他对郭嵩焘只提名他为参赞而不是副使十分不满,这为他俩后来的交恶埋下了隐患。

刘锡鸿在使英期间有过很多私下感叹,如以前都说英国人是岛夷,“惟知逞强,无敬让之道”,现在才发现人家“上下同心,以礼自处,顾全国事如此”;“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街市往来,从未闻有人语喧嚣,亦未见有形状愁苦者。地方整齐肃穆,人民欢欣鼓舞,不徒以富强为能事,诚未可以匈奴、回纥待之矣”;观其议会“各出所见,以议时政……务适于理、当于事而后已……而举办一切,莫不上下同心,以善从之”;“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然而私下里对“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倾慕不已的刘锡鸿却受朝中守旧权贵之命监视郭嵩焘,不断密告其要“以夷变夏”图谋不轨。并在公开场合猛批郭离经叛道,破坏纲常。他声称:“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摘编自刘锡鸿《刘光禄遗稿》《英轺私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锡鸿“矛盾”表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锡鸿的“矛盾”表现进行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