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65 年夏,李鸿章以六万两白银购得了上海一座美国商人设立的、能够修造轮船及枪炮的“洋径浜外国厂中机器之最大”的旗记铁厂,并对该厂“技艺甚属精到,所有轮船、枪炮机器,俱胡如法制造”的技术人员采用了原地留用。这一举措(     
A.确保了镇压太平军的胜利B.推动了“自强”运动的发展
C.引发了列强在华设厂热潮D.摆脱了对西方的技术依赖
2023-12-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53年,山西等地的票号一再命令江南各据点紧缩业务,撤退资本;1855年,这些票号更是从江南地区纷纷撤庄,导致了各城镇间出现汇兑不通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战争加速了传统金融的萎缩B.商业经营形式快速更新
C.商帮积极抵抗英法联军侵华D.货币紊乱影响经济秩序
3 .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 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B.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C.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D.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2023-12-17更新 | 313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的门牌,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发的门牌。当时颁发的门牌的主要目的是(     

(注:图中门牌系发给“费鹤云”。户主四十一岁,家住石门县西乡(在杭州以北八十公里)。费鹤云与妻(三十七岁)、母(六十二岁)、子(十九岁)同住。为了防止擅自篡改资料,另有“共计”一栏)
A.利于赋税征缴B.提供平分土地依据C.加强基层治理D.杜绝人口自由流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9月大连庄海域打捞出的甲午海战“经远舰”上的遗物

材料二   甲午战败,创巨痛深,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劣势,引起了中国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李鸿章在与伊藤博文进行马关谈判时表示:“余认为今回的战争得到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是欧洲的陆海军作战方式,被黄色人种成功应用得到了验证。第二是沉睡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蔡锷在1902年撰述的《军国民篇》中也指出:“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或主张变法自强之议,或吹煽开智之说,或立威词以警国民之新,或故自尊大以鼓舞国民之志。”

——摘编自田庆立、宋志艳《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


(1)材料一、二是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2023-12-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役占我国伊犁,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开始建设近代交通体系B.使用经济手段应对危机
C.全面融入世界发展潮流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小组探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观察如图,判断该小组探究的历史主题是(     
A.洋务企业的发展B.民族工业的产生C.近代工业的起步D.实业救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任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的盛宣怀具体提出了设立“商办银行”的主张,他认为“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的设立,标志着华资新式银行业的产生。中国通商银行的酝酿筹设以及初期运作,成为尔后中国出现新式银行业和相应制度构建的先声。由此可知(       
A.中体西用思想得到成功实践B.清政府推动了金融业近代化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D.外国经济侵略受到有效遏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72年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材料表明李鸿章(       
A.率先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优势B.彻底冲破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主张发展民族工业以改善民生D.忧心于清王朝面临的统治危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为切齿者,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荷厚思,委以重任。今年又蒙思赏尚书衔,当如何尽心图报。题闻其带船出洋以未遇敌舟无从接仗,退守威海,藉口固防,并欲告病求退,李鸿章亦未参奏。

——摘自《礼部右侍郎志锐有关方伯谦接统丁汝昌之船之奏招》

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3幅图标记时间清楚(均为日本东京时间,早北京1小时);每图均有古日文记叙;另有各舰航行轨迹;其中第八号标画很清楚,在第八图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高、秋、浪等四舰追击经、甲、济等3舰,其中4时30分击沉经远,至5时30分改南航归与本队汇合。

——摘编自林伟功《新发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史料及思考》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史料价值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句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