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1 . 下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2 .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省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C.刺激民众忧患意识产生
D.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2019-09-01更新 | 229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一部小说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敌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受之后,我们的铁轨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哪个事件作为历史背景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B.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后
D.日俄战争结束的几年之后
4 .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
C.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D.“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2019-08-23更新 | 20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西藏区日喀则地区一中高三10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019-01-30更新 | 3125次组卷 | 79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2019-01-30更新 | 4055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6届西藏区拉萨市第三高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88次组卷 | 116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2019-01-30更新 | 1749次组卷 | 6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019-01-30更新 | 5941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4-2015学年西藏区拉萨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10 .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人才的匮乏
2019-01-30更新 | 2072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拉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