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其主张反映出他(     
A.有了初步的反清意识B.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
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D.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53年,山西等地的票号一再命令江南各据点紧缩业务,撤退资本;1855年,这些票号更是从江南地区纷纷撤庄,导致了各城镇间出现汇兑不通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战争加速了传统金融的萎缩B.商业经营形式快速更新
C.商帮积极抵抗英法联军侵华D.货币紊乱影响经济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66年,恭亲王奕䜣以总理衙门的名义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拟选取20岁以上的满汉举人入馆学习。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上奏称此举“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此言论在北京一部分官员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这反映出当时(       
A.洋务运动遭到严重挫折B.总理衙门权力的衰微
C.儒家传统思想开始复苏D.洋务新政实施的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 60年代,因为社会的大破坏,国家税收的减少,大量人口的丧失,故清政府无力主持社会的重建工作,地方社会随即发挥了非凡的动力,诸如慈善、治安、防卫、宗教等工作,社会便在此种动力的推动下得以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力量削弱B.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
C.清廷统治土崩瓦解D.清廷积极推动地方自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为1872至1895年间在中国境内创办的近代企业统计情况。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类型

统计总数/家

资本总数/元

工人人数/人

国人创办企业

90

25 126 895

60 000

外国在华企业

16

4 829 000

34 000

中外合办企业

1

629 370

A.民族企业全面占据优势B.列强经济侵略遭到一定抵制
C.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       
A.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
7 . 某同学搜集到下图所示的几幅图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上海耶松船厂

天津机器制造局

上海发昌机器厂

湖北汉阳铁厂

A.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江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D.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8 .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官办和官督商办的矿场约29家,1895—1911年新建矿场45家(     
A.政府努力增加财政收入B.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自然经济丧失主体地位D.“实业救国”是社会共识
2023-11-29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下面是西方报刊于19世纪90年代刊登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的漫画。该漫画描绘了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而头戴橄榄枝的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该漫画描绘的战争(     
A.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B.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标志清朝宗藩体制开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工人的工资主要由技术熟练程度决定,但受福州木排工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高于其他工种的影响,木排工的工资较高。这说明福州船政局(     
A.属于传统的官办手工业B.已独立进行劳务核算
C.普遍采用了大机器生产D.劳动力具有商品特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