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私有制
③两者都顺应农民要求,都能调动农民阶级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空间”。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022-11-12更新 | 339次组卷 | 58卷引用: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89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11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粵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
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革命派
C.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
D.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
2021-07-23更新 | 340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太平天国后期,王爷遍地走,一旦被封王,第一件事就是建造王府,于是数不尽的画栋雕梁拔地而起,苏州的忠王府、金华的侍王府都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花了两三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后来成为忠王府新主人的李鸿章看了忠王府之后叹其为平生所仅见。这一现象说明太平天国
A.并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B.官员腐化现象比清政府更甚
C.攀比附会的社会风气浓厚D.依靠“封王”来挽救衰退之势
6 . “少年杀死恶龙后,坐在宝座上休息,他看着洞中数不尽的金银珠宝,双眼发红,身上渐渐长出了鳞片…”。该场景和太平天国运动很相似,依据之一是
A.其治国方案带有革命性和空想性
B.定都天京后恢复了尊卑等级制度
C.前期代表农民阶级后期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只是提出推翻封建王朝而没有提出反侵略
7 . 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发《天朝田亩制度》B.严惩外国侵略者
C.颁发《资政新篇》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2020-05-10更新 | 179次组卷 | 33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太平天国追求古之“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四有两无”中,而在这个理想的地上“天国”中却有着许多古代中国所没有的“圣库”、“礼拜堂”、“祈祷”等舶来品。这一理想“天国”是
A.阶级矛盾激烈碰撞的结果B.农民阶级空想性的具体体现
C.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产物D.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结晶
9 . 下图剖析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内部的社会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B.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与保守性
C.西方宗教传入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D.中国各地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