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7 道试题
1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是追究战争的失败和议和的辱国、惩办李鸿章;另有部分国人省察中国自身:“二百年来,官守成法,士耽俗学,习熟见,以为当然,塞聪蔽明。冥冥长夜,胥十八行省四百兆人而成为不仁之疾。”这可以说明
A.国人已抛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B.国民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高涨
C.制度变革成为民众的普遍认识D.国人的反思已呈现理性化倾向
2 . 1840—1894年,资本在100000元以上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有23家,设立时的资本总额为7631000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设立时的资本总额为103153000元。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
C.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D.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
2020-06-19更新 | 63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甲午战争爆发后,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提出随军采访申请,在被中国拒绝的同时,却得到日本的允许。在随军记者全程见证下,日本给受伤的清军“提供医疗服务”,治疗之后将他们释放。当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自杀身亡后,日本将他的遗体“以礼送还”。日本这样做意在
A.遵守战争法则B.提升国际地位
C.接受国际监督D.掩盖侵略真相
4 . 时人创作的诗歌《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等,其记录的创痛聚焦于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5 . 以下为近代某一时段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
年份18961890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
人数13612746081300240080001200010000

这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主题是
A.中体西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
6 . 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某次侵华战争,关于这次侵华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工业文明必然扩张的产物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开启了中国的“自改革”时代D.进入了美日共同支配中国的时期
7 . “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材料所述战争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D.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8 . “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 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里的“此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 被错认的英雄形象——“致远”舰

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英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在德国订造“经远”、“来远”,1887年8月这四艘军舰参加了在朴次茅斯港英国海军庆祝维多利亚女王执政五十周年的大规模海上阅兵式(当时媒体有许多报道)后回国。这张“致远”舰作战插图最早是登载在1894年12月1日出版的英国画报The Graphic上的。


(1)“致远”号当时参加了什么战争,结果如何?
(2)这张照片被错认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设计一份这张照片的考证方案。
(3)史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照片这种直观的图像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