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由于义和团运动盛期的民族信仰狂热和“剿灭洋鬼,的狂热都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之上,所以它们不仅在运动失败之后急遽瓦解,而且更进一步普遍堕落为极端的恐洋或崇洋。这反映了
A.“扶清灭洋,违背现代化潮流B.义和团运动助长盲目崇外心理
C.仇外心理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D.国民心态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
2 . 1902年,严复评议义和团运动时说:“庚子妖民愚竖……特愚妄愤庚,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严复旨在说明这一运动具有
A.爱国性B.排外性C.落后性D.进步性
3 . 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B.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
C.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D.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梅林在《新时代》杂志发表《中国的骚乱》一文,写道:“据我们所知,中国人从来没有企图拿着武器扼杀欧洲的“文明和人道’,然而‘铁拳政策到中国去干什么却是大有文章的,无论如何是跟欧洲的文明和人道是风牛马不相及的”。材料中的“骚乱”指的是
A.义和团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民主革命浪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应该说,20世纪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其起点正是发生于19世纪末的这场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其最主要的出发点也是爱国、救国、强国。在中国近代存在两种爱国主义。其中一种爱国主义主要由下层劳动人民所体现,他们主张正面抗击外国侵略,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争取民族的独立。另一种爱国主义则主张通过“自强”来救亡图存,戊戌维新的爱国主义就属于这一种。这种爱国主义认为,致使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内而不在外——不在于列强威胁,而在于中国自身的“劣”和“弱”。而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办法,不在于对外正面抵抗,而在于对内改革。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存在两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分析戊戌变法“另一种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6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9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0年河北省蔚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0年年初.美国驻华公使爱德温康格致电美国政府说:“我们不能将部队撤出,他们一定要来保护自己的国民,因为清政府已经不能给外国人提供保护。我们别无他求,只要求得到保护.“促使康格发出这一请求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英勇抵抗外来侵略B.义和团反帝斗争迅猛发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D.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
8 . 史载,主剿义和团的袁世凯说:在义和团“初起时,一健吏足以了之”。有的时论谓义和团在鲁初起,“星火耳,涓流耳,禁之惩之,一举手而即绝”。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B.义和团运动引发统治阶级的严重分歧
C.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抵御列强侵略D.清廷的默许是义和团壮大的重要诱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义和团虽未达其灭洋之目的,而亦开历史之辉光”,成为“中国自立之绝大起点”,使各国“尽戢其野心,变其政策,不倡瓜分而提议保全支那之领土,开放支那之门户”。以上材料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主要贡献在于
A.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B.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C.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D.激励后来人为民族独立而不断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促使外国列强得出此认识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维新运动D.义和团运动
2020-05-13更新 | 15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上期周练(9.11)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