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
A.抗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D.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由庚子事变而激起的革命风潮,无处不在,浸浸乎弥漫天下。当革命风潮层浪叠起,聚集以成高山滚石之势时,清王朝“成败兴亡之数”已然铸就。据此可知,庚子事变
A.激起义和团运动爆发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C.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由于义和团运动盛期的民族信仰狂热和“剿灭洋鬼,的狂热都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之上,所以它们不仅在运动失败之后急遽瓦解,而且更进一步普遍堕落为极端的恐洋或崇洋。这反映了
A.“扶清灭洋,违背现代化潮流B.义和团运动助长盲目崇外心理
C.仇外心理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D.国民心态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宣战上谕”:“与其苟且图存,贻害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御令各省督抚招抚义和团御侮。同时又电令驻外使节向各国政府说明,“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以与各国开衅”,这些“乱民”还是要“相机自行惩办的”,请求各国“深谅”。上述行为反映了清政府
A.注重反帝斗争的技巧B.反对慈禧归政光绪
C.沦为帝国主义代理人D.操纵和利用义和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以下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发生在山东、直隶(京津冀)一带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左宗棠率军出征驱逐阿古柏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D.义军和黑旗军的反割台斗争
2020-08-08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6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9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7 .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黄海海战D.反割台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认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主要是因为
A.先进知识分子的舆论宣传B.清政府顽强反抗列强侵略
C.西方列强之间的相互制约D.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材料表明
A.“庚子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B.孙中山主张“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
C.《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2020-04-26更新 | 938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试题
10 .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A.都有统一的领导核心B.都建立了政权
C.都主张学习西方D.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