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2016-12-12更新 | 614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洋教势力扩大,吸收了不少中国人加入;与此同时,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该材料反映了
①列强利用传教特权,强迫中国人入教        ②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③群众中爱国行为与卖国活动斗争激烈        ④东西方文化既相互融合又激烈冲突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清宫秘史>》
材料二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材料三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运用新史观指出产生这种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
5 .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16-11-27更新 | 18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高安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
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
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
7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文化大革命
8 .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和中国应彼此隔绝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10 .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D.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