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八国联军登陆前夕,东南各省督抚收到了朝廷密旨,密旨上说:“沿江沿海各省,彼族觊觎已久,尤关紧要。若再迟疑观望,坐误事机,大局何堪设想?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这一密旨
A.反映了清廷动员东南各省参战的决心B.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的“东南联合互保”授权
C.说明清廷对当前局势有清醒认识D.实质上号召东南清军与义和团联合作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蔡锷集·军国民篇》中曾这样写道∶"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锤,声撼大地。……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逾年有长江一带之骚动,此奋起自下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这说明
A.甲午战争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B.当时中国社会政局比较动荡
C.义和团运动是自下而上的斗争D.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2021-03-01更新 | 1090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一)历史试题
3 . 1900年,《中外日报》中有文章认为“扶清灭洋”口号是义和团作乱的“托词”“借以假公济私,为笼络人心,掩饰人目之计,非果有受于国家也。下列对此评论正确的是,该文章
A.站在列强立场看待义和团运动B.忽视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质
C.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客观全面D.未看到清末仇洋反教斗争范围
2021-02-03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义和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B.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
C.义和团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D.义和团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2021-01-24更新 | 3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一直处于或剿或抚、剿抚两难、进退维谷的境地。清政府的这种“两难”表现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忙于甲午战争B.各阶层民众共同反抗
C.列强的侵略不断加剧D.内外交困,统治不稳
2021-01-0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学者陆勇指出:“知识精英的背离、统治合法性危机的加深和社会动员乏力,使晚清政府尝试通过激发强烈的民族情绪,来维护王朝权威。但是“民心可恃’背后是政府权威的流失,由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基层社会的失控,对原有社会秩序构成巨大威胁。”材料中的“民族主义动员”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D.“东南互保”事件
2021-01-0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识的外国人亦承认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地方广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洋可比”。中国大梦将醒,已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的觉悟。与该观点相符的史实是
A.三元里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日本福岛少将遂到英军司令部会见盖斯里中将。中将日:“英美两军愿随贵军行动,一起向北京进军。”这一场景出现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C.义和团运动的扩展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败、瓜分狂潮、八国联军入侵等民族创痛成为中华民族走出被动状态、实现初步群体觉醒的重要导火线。而中华民族具有群体觉醒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两大群体,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并相继创立和认同“中华民族”这个标志性概念。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B.新社会力量的崛起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
C.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
D.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最终趋向政体统一性
2020-12-17更新 | 860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3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