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对于义和团揭帖分析错误的(     
A.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B.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C.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D.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2023-02-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课改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孙中山指出,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在此,孙中山(     
A.指出义和团的愚昧落后B.认为义和团成员盲目排外
C.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
2023-0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了一篇题为“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1)概述上述材料对义和团的评价。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
2022-08-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高考术语及应对
5 .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2022-04-09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近代以来,如何准确认识、评价、吸纳西方文明成为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义和团运动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经过义和团之后,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一度出现了“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的“盲目崇洋”的风气;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国人对这些行为的反思,人们不再是盲目地、简单地排斥西方物质文明,而是在承认西方物质文明优越的前提下,试图将利权从洋人手中夺回,套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文明排外”。

——《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载《文史知识》


义和团运动前后,国人对待西方文明有哪几种态度?请选取其中一种态度加以评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3-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晚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挽救危局努力探索国家出路。这些探索包括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2-03-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2021-10-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其给德皇的奏议里论及,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并吞土地一事,与其谓为促进商业,则毋宁谓为阻碍商业”。其原因是
A.中国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德国的计划遭到俄日干扰D.中国人民顽强的反帝斗争
10 .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继续保存清政府的根本原因是
A.慈禧太后已带光绪帝逃往西安B.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C.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和角逐D.总理衙门的交涉
2021-09-2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