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19世纪末发生了一场农民运动,“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场农民运动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024-04-10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0年3月上旬,英国公使窦纳乐主持召开五国使节会议……不但要求中国政府在《京报》上颁布取缔义和团的上谕,而且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这项要求,各国公使将建议他们的政府直接出兵干涉,“代为剿平”。这反映了(     
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义和团被中外势力仇视
C.西方列强的利益完全一致D.中国主权遭受严重侵犯
2024-04-09更新 | 48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轮台诏》:“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摘编自《汉书》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旱、蝗并至,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

——摘编自《资治通鉴》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己诏》通告全国:“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予惟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残生,切勿尸禄保位,益增朕罪。笔随泪洒,通谕知之。”

——摘编自《清仁宗实录》

1901年,光绪帝发布“自责之诏”:“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清季外交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武帝与唐太宗“罪己诏”发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汉至清“罪己诏”内容的变化及原因。
2024-04-0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荫桓的命运沉浮

张荫桓,晚清大臣,数次出使海外,与多国公使建立关系网络。其为变法之先导,“戊戌六君子”遭斩于菜市口后,张荫桓遭下诏诛杀,后由于外国干涉而得以免死,转为流放新疆。最终于1900年再次被慈禧下诏诛杀于成所。

下面是诏杀与营救及死后多方人士的态度与做法:

“他背叛了我,现在变成了我的敌人”

——李鸿章

“各国公使为一位曾经出使外洋的中国大臣提出最强硬的抗议,才暂时保全了他的性命……这样一种判决,是如何的可怕”

——【美】马士

(慈禧招抚义和团,公开向列强宣战后)“张荫桓长期从事外交,实乃‘汉奸’‘通敌’的代表”

——义和团

“(应)将张荫桓一切罪名开除,赏还原衔,追予溢典”

——美国公使

(张荫桓死后)“将张荫桓开复原官,以敦英、美两国邦交”

——李鸿章

——摘编自徐漫《从张荫桓之死看晚清政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对张荫桓的两种态度,分析相应人士持该种态度的理由。
2024-04-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896年5月,总理衙门奏准《严定教案处分章程》,开宗明义地写道:“传教既载在条约,则地方官均有保护之责。每遇教案,各国使臣援约相待,迹近要挟,几于无可收拾……若非严定章程,不足以示惩儆。”这一章程的制定(     
A.缓和中外之间的关系B.增强地方政府责任感
C.瓦解民间的抵抗意志D.激化基层社会矛盾
2024-03-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坤一(18301902年),字岘庄,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廪生出身,湘军宿将,清末重臣。刘坤一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研究留存的与其相关的史料,更能清楚地了解刘坤一和晚清社会。下表是部分与刘坤一相关的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东南保护约款》《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史料7《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史料8《新民丛报》(梁启超创办)

刊登《国闻短评:呜呼刘坤一,呜呼陶模》1902

史料9《清史列传·刘坤一传》

1928年出版

史料10《左文襄公书牍》(左宗棠)

1935年出版

史料11《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958年出版

史料12《义和团档案史料》

1959年出版

史料13《刘坤一遗集》

1959年出版

史料14《碑传集三编·刘坤一神道碑》

1978年出版

史料15《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

1992年出版

史料16《洋务运动》

2000年出版

——摘编自冯静静、袁文科《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以刘坤一相关史料为例》等


(1)刘坤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上表对我们研究刘坤一在晚清社会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4-03-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晚清某一历史事件改变了列强的对华政策,减缓了当时列强殖民中国的步伐,正如当时谚语所讲:“老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子,洋鬼子怕老百姓”。列强意识到利用虚弱不堪的清政府统治中国百姓,显然比列强直接派总督统治百姓会更有效。该历史事件的口号是(       
A.“扶清灭洋”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师夷长技以制夷”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2024-03-22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孙中山曾回顾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无不视他们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庚子义和团运动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肘叹息”。舆论的变化反映出(     
A.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反清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C.辛亥革命提升了民族观念D.国人参政热情的空前高涨
2024-03-21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中清廷从传统的异端方面寻求支持,而不是依靠土人,多少说明政府已接受中学正统不足以救亡的观念;反过来,对士人而言,启用“子不语”的怪力乱神,或意味着朝廷行为已类似当年的洪秀全、杨秀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已暴露其反动本质B.清政府不再固守体制统治
C.知识分子逐渐疏离清政府D.民主革命已具备思想基础
2024-03-13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从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到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再到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最后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贯穿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主题是(     
A.国家出路的探索B.早期近代化的尝试C.学习西方的深入D.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024-03-0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