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简答题 | 较易(0.85) |
1 . 建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4和联系史纲上,概述中国近代“共和制”建立的经过?
2023-07-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仅仅在这一个多月前,同盟会还坚决抵制内阁制,主张总统制,但随着临时参议院改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立即改弦更张主张内阁制。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国会只是党派争权的工具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革命派没有得到美国支持D.同盟会缺乏统一的领导
3 . 1911年11月18日,天津《大公报》主笔唐祖绳发表《论今日政体上之解决》,提出将中国建成中华联邦帝国,即在保留清帝的基础上承认各省为自主自治的联邦,由各联邦公举代表到北京组织国会,编订宪法,组建政府,外交、军事、财政、交通等要务均由国会议决,交政府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体走向受到关注B.南北议和尚未形成
C.君主专制依然盛行D.共和观念难以推行
2022-10-26更新 | 39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民国初期不仅士大夫对于集会大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而且乡曲措大,市井鄙夫,或则滥竽工会,或则侧身政党,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治团体出现30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党政治建立成为潮流B.北洋政府独裁受到遏制
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2022-08-04更新 | 41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
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
2022-03-02更新 | 836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和平主义,……循序以进”。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A.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C.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
D.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021-08-23更新 | 955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提高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7 . 1911年底,革命党和谈代表和袁世凯和谈代表讨论处理民族关系问题,达成了《满、蒙、回、藏待遇之条件》,规定“今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如左:与汉人平等”。这一规定
A.实现了民族革命目标B.反映了民族认同思想
C.消除了狭隘民族观念D.限制了袁世凯的篡权
8 . 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军部下令将清朝各昭忠祠改建为大汉忠烈祠,汇集各省”尽忠民国死事诸烈,入祀其中,由本部派专员致赏,以后即由各执政春秋致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念B.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C.改变原有祠堂的社会功能D.宣传五族共和的建国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