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前期,外交事务由理藩院负责。理藩院是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也处理朝鲜、琉球等藩属国事务;与沙俄多次交涉,还处理对外事务。1842年后,通商口岸不断增多,外交事务频繁;1860年后,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不以“藩属”地位跟清朝交涉,要求设立专门外交机构;1861年,总理衡门成立,外交机构近代化起步。1867年,清政府派遣驻外使节,蒲安臣使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清末,裁撤总理衙门,设外务部,职权专一,权居六部之上,在政府机构中地位突出,是中国外交正规化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改革外交部,制定外交部官制和组织法,有力推动外交机构近代化。在外交人才选拔上,废除前清保举制,制订外交官任用章程,把兼通外语规定为录用必要条件,淘汰了清末传统型外交人员,创建了较为完善的外交人才培养体系。民国初期,外交部人才鼎盛,外交官素质相对较高,颜惠庆、顾维钧、王正廷等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外交事务变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外交事务变革的原因。
2022-02-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法制权利
2021-01-06更新 | 508次组卷 | 16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某一回革命。(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楚,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
4 .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同盟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保护女性权利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
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
2020-12-07更新 | 1726次组卷 | 8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40年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低烈度,不彻底,甚至以此否定革命。曾有辛亥革命的亲历者批评道:“在今日视之,或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距时代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这说明
A.辛亥革命并没有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只有亲历革命才能正确认识革命
C.辛亥革命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持时空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1912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巨大胜利,国民党代复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宋案”的发生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B.表明袁世凯的势力不敌国民党
C.延缓了中国民主的发展D.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2020-06-04更新 | 71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二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超过……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唐文权、桑兵;《戴季陶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出自于哪场战争中的哪个条约?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3)请分别指出教材(课本)和材料三各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最大的历史功绩。
8 .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A.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
B.武昌起义胜利
C.列强宣布“严守中立”
D.各省纷纷独立
2019-09-12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019-01-30更新 | 3752次组卷 | 6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根基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