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不仅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事业,而且也继承了百日维新的事业”,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又保留、完善了这部分改革的成果。此后,面对社会乱象,孙中山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号呼。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
A.以传承成果为主要方式B.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
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利益D.以实现民主政治为目标
2021-11-11更新 | 1075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进步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2021-07-18更新 | 322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院章内容上,第五条规定,“资政院议员于院中应有之权,一律同等,无所轩辕”。但议事细则中第四条规定“议员座位以宗室王公世爵、外藩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各省咨议局互选议员等为序”。这说明清末预备立宪
A.体现宪政民主精神B.奉行中体西用理念
C.带有保守思想印迹D.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粤、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此外,还有引申天下大同的井字旗,光复旧物的白旗。这表明
A.南北方都成为革命中心B.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C.革命发动了大多数群众D.五族共和局面形成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有许多类型的事件,将其按照烈度划分,可分为保守和激进类型;将其按照影响划分,又分为进步和落后类型。



请列举历史上两件不同类型的事件,并解释你做出这种划分的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B.完全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020-07-09更新 | 172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1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8 . 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原因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结束了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019-12-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8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是台湾和内地学者针对辛亥革命的性质提出的不同观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学者观点
台湾学者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或者国民革命
内地学者辛亥革命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辛亥革命没能将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不能称之为国民革命。
A.两岸学者对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还未达成共识
B.研究者的不同立场决定了其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C.文化差异是导致两地学者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
D.内地的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
2019-10-07更新 | 628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019-01-30更新 | 3116次组卷 | 79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