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10更新 | 3849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2021-06-15更新 | 5709次组卷 | 70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6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
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
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
2021-01-09更新 | 5949次组卷 | 54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A.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B.南北议和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
C.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D.孙中山主张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
2024-01-24更新 | 95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
2018-11-07更新 | 5038次组卷 | 86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6 . 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2018-11-07更新 | 3704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2019-01-30更新 | 3480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浙江卷)
2024·浙江·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传统中国存在摈弃于四民之外的“贱民”阶层,如闽粤之蛋户、绍兴之堕民等。1912年,福建蛋民发起请愿活动,提出“临时中央政府组织法亦有人民一律平等之规定,其不能独外于蛋族也明矣”。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解决了近代中国的根本矛盾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传播了民主平等理念
2024-01-30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2018-05-23更新 | 1273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10 .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靡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