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民国初年,建立党社发表政治要求与见解的做法大受欢迎。据统计“仅上海、苏州、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北京七地,从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成立的党社共计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彻底改变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B.开创了近代政党政治的先河
C.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A.洋务运动前后B.百日维新期间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以后
2018-01-23更新 | 1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上海市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等级考)
4 . 辛亥革命后,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有人曾与农夫交谈,问其代议制及选举投票的好处,农夫皆瞪目而不解,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说明
A.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需先解决土匪问题
B.《独立周报》认为共和政治不适合中国
C.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的影响极其有限
D.当时的中国农民反对民主与共和的政治
5 . 民国七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B.民主共和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没有办法开启民智D.专制遗毒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首《卿云歌》曾成为“临时国歌”。该“临时国歌”最有可能发布于
A.洋务运动前后B.戊戌维新期间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以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9年8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道:“辛亥革命让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下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做的。”该文所描述的现象表明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B.推动了民主思想的萌发
C.实现了国民思想启蒙D.增强了民众的政治意识
2021-09-07更新 | 41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毛泽东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聚合了各阶级的力量B.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C.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的责任中心由原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家族转向社会和国家,由原来狭隘的民族一主义转向以现代国家意识为基础的民族主义。这说明,辛亥革命
A.创建了新的民主政治架构模式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现代化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10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根据中国政体变化调整态度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3-02-22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