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胜利
B.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C.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
D.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化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19-09-05更新 | 594次组卷 | 4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出现在辛亥革命后的一幅漫画《自由的钟声》。该漫画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
B.揭示出时人对新思想的态度
C.倡导社会改良主张
D.赞扬自由平等在中国的实现
4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成效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2019-09-02更新 | 31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届四川省双流市棠中外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锡瑞教授曾经指出:“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政府,这种信念曾创造了对于革命几乎是普遍的支持。……而在1912年以后,那种魔术般灵验的信念,开始淡薄起来了。尤其对于农民,革命带给他们的是一无所有。”材料意在表明
A.孙中山无意改变农民的处境
B.辛亥革命在后期脱离群众的支持
C.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没有实现
D.辛亥革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辛亥革命后,举职任官,很多时候上级任命的,地方人民或写信或直接去面见地方相关官长,要求换人,甚至更换数次都无法决定。这种现象反映出辛亥革命
A.公众对政治生活热情增强
B.民众共和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C.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D.民国地方政府武力控制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2019-01-30更新 | 2357次组卷 | 5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2019-01-30更新 | 3484次组卷 | 6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历史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该观点的依据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革命使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C.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D.革命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10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