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徐中约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任何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2 . 政治妥协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二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2)材料二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3 . 辛亥革命后,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各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各种政党竟相成立。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使中国政治秩序走向了混乱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了人心
C.为中国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D.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为制约权力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其目的?
2020-07-22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否定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意义B.强调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肯定了妥协带来的社会进步D.印证了改良道路的必要性
6 .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的广告。从两幅图可以看出,本质上当时的中国社会
A.实业救国思想逐渐高涨B.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民主共和发展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浙江龙泉县司法档案记录了自清咸丰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前近百年的司法案件。清末,原、被告双方所提交的诉状、辩诉状等法律文件的结尾,都使用“号泣青天大老爷明鉴”之类的用语。民国初期,“请求县政府恩准”逐渐取代了旧式用语。之后,则统一使用“谨诉龙泉地方法院公鉴”的用语。这一现象反映了
A.清末到民国政权更迭频繁B.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效显著
C.清末到民国的司法改革初见成效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效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使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
A.辛亥革命引发了军阀割据B.辛亥革命改变了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D.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主流媒体最初主张不干涉,后来态度发生逆转,甚至希望日本政府“加以堵塞”。这些媒体的态度
A.导致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B.旨在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
C.反映出美日在华竞争加剧D.说明日本已单独控制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