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辛亥年八月十八日(10月9日)晚,湖广总督瑞激宴请张謇(1853一1926),张氏第二天的日记称,长江对岸的武昌草湖门外塘角新军营房,火焰冲天,“横亘数十丈不已”,“舟行二十余里,犹见光熊熊上烛天也”。张氏日记所述事件是(     
A.太平军攻占武昌B.汉阳铁厂动工C.义和团团民暴动D.辛亥武昌首义
2 . 下面所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     

A.师夷长技B.走向共和C.军阀割据D.国家统一
3 . 为防止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     
A.《清帝逊位诏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4 . 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次日(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在(     
A.成立中华民国B.敦促清帝退位
C.保卫民主革命成果D.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5 .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继承清政府外交政策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
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2023-06-20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7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这说明(       
A.推翻了清王朝统治B.新的共和政体产生
C.民主革命取得胜利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23-06-0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A.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B.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C.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D.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2023-05-31更新 | 339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8图画史料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2023-05-25更新 | 62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     
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
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2023-05-24更新 | 675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