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在天津出版《庸言报》第一号,其中“建言”栏所刊内容全是针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通论、专论、杂论、讲演等文稿,梁启超在《庸言报》各栏目上所发表文章类型统计如下图(单位:篇)。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建设新政权热情高涨B.民众启蒙成为学者关注重点
C.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激烈D.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
2 . 下表为武昌起义后拥护革命的一些言论。这些言论能够说明(     
孙中山电文(清帝)今既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民国目的亦已达到
《民立报》社论政治修明之朝,依于民主立宪之成立。革命既成,共和自现。周道如砥
沪军北伐部队的告示东南各省次第光复,虽未睹太平之风,实已享共和之福
A.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B.共和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稳定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3 . 1911年10月15日,革命党人创办的《大汉报》在汉口创刊发行,该报用大字标题刊登了各地起义独立、大总统孙文发布《告同胞书》等假新闻、假专电和假文告。一日之内就销售了两万余份,而且南北各省的订阅函电纷至沓来,虽不断加印,仍供不应求。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宣告成立B.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群众基础
C.大众传媒决定政治局势变迁D.孙中山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同
4 . 下面所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     

A.师夷长技B.走向共和C.军阀割据D.国家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孙中山指出,“今者,正式国会、正式政府成立之期不远,尤不能不细心研究,冀产出一最良之宪法,以为立国之根本”;“中华民国必有好宪法,始能使国家前途发展,否则将陷国家于危险之域”。这些阐述(     
A.兑现了中国同盟会“创立民国”的承诺
B.倡导了中国仿行英美进行民主革命
C.肯定了宪法在民主共和国中的重要性
D.落实了“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的宗旨
6 .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主张女子参政;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     
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B.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
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D.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
7 .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2017-12-13更新 | 370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天府新区太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