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社会习俗反映了人类历史的细微之处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器)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通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1)材料一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材料二、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署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存在着陈旧愚俗,需要改革。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人的什么心态?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
(4)材料二中有关社会心态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2020-04-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材料二   盖不经军政时代,则反革命之势力无由扫荡。而革命之主义亦无由宣传于群众,以得其同情与信仰。不经训政时代,则大多数之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了知其活动之方式,非墨守其放弃责任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之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取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可知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临时约法决不能发生效力。

——1924年孙中山《制定建国大纲宣言》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英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英国德国
国家元首名称国王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
国家元首的权力掌握行政、立法、军事等大权
政府产生方式首相组阁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概括指出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临时约法》面临的问题。孙中山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采取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4)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四的表格中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2020-03-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给专制主义冲出了一个缺口
B.戊戌变法使民权思想得以广泛的传播
C.新文化运动做了民主的思想启蒙教育
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020-02-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许多没有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专制政体是多麽不易的一件事。

——--摘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摘编自《河南程氏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0-0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被看作是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D.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2020-04-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尚未完全成功时,已有人注意到这场革命的进度之快。《申报》在1911年底撰文称:“数千年相传之专制国,一旦水逝云卷而去,数千年未有之共和国,一旦风驰电掣而成,诚列强所不信,抑亦吾同胞梦计所不及。”……考虑到革命爆发前朝野各方的内部情形,这一现象显得颇为奇特。就革命党人而言,在广州黄花岗暴动之后,同盟会处于组织分裂状态,武昌起义恰在革命低潮时期爆发且席卷全国。在李大钊看来,辛亥革命“成功之速,世所罕觏”,且“平心论之,清室非有凶暴之君,民军不过一旅之众。而黄鹤楼头,一呼百应”。他认为,这种难以索解的局面乃是“国民思想之变化”所致,由于“前代思想半遭破坏”。天下、朝廷两词曾是本土政治言说的基本要素,但在20世纪初逐渐从意识形态层面淡出。天下的淡出使得朝廷走向无用,乃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当“国民”普遍接受西式的民族和民主话语时,清室“王气”的零落已难以避免。

——摘编自薛刚《从朝廷天下到国家社会》

材料二 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呈现出多重变奏的面貌:它从“政治革命”异化为“帝王革命”;它是清廷失政与专政孕育的革命;它是以民主立宪为最终目的的革命;它是“物质主义之革命”;它是“思想战”的爆发;它是开局有功、建设不足的革命。但他对革命伤心失望之余,并没有消极沉沦,而是积极反思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旧人行新政”,新瓶装旧酒、“以积极而无根柢无经验无条理无轨途,故纷乱至于此极也”、“吾国专制之毒,入人已深,一旦易名共和,而形成共和之内部分子,未尝受相当之磨折,俾与国体同化,则其杌陧凿枘,因不体合而生种种冲突,亦固其所。”“革命党人的奋斗各自为战,没有集合,没有纪律”以及“第实业不发达,教育未普及以前,仅仅依靠武力以获得者,其结果当不过如斯耳”。

——摘编自颜德如《革命的多重变奏:杜亚泉对辛亥革命的思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何辛亥革命在革命派力量低潮时爆发却又能迅速成功?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有何突出特点?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毛泽东曾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综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留给中共哪些经验教训?
7 .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联合会在汉口英租界举行,与会代表成分十分复杂,革命派与立宪派占有几乎相等的席位,另有少数旧官僚和封建士绅。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临时参议员中,同盟会会员30人,立宪派不足10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A.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原则的切实贯彻D.革命形成坚强领导核心
8 . 1902年到1912年,孙中山盛赞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并自称“洪秀全第二”。1912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孙中山极少提及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清末新政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B.十月革命影响了孙中山的思想
C.推翻清政府的目标已经得到实现D.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受洪秀全影响
2019-12-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近代中国某场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该场革命的两大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场革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国民大革命
10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     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     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     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 胡绳武     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 —— 辛亥革命》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