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诗:“中山奋起卫炎黄,叱咤风云革命张。首义武昌摧末帝,共和民主屹东方。”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四 (见示意图)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3)材料三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
(4)指出材料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022-12-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培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事件应是
A.武昌起义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2年2月,《申报》刊载了一首《嘲旧神诗》:“汉宫不想汉衣裳,寂寞停梭债未偿。纵使巧机多织出,无如下界已西装。”诗中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政治革命推动习俗变化B.西装物美价廉适合国情
C.报刊舆论左右服饰变化D.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名校
5 . 时代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人深思。

材料一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1860年代,奕䜣等奏称:与外国交涉,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设工同文馆,招考斗又、天文、算学,采西学、制于器力自强之道。

1898年,康有为奏称:西人之于民,皆思教之而得其用,教之以算数国史、天又地理、化光电重、内政外交之学,惟恐其民之不智。吾之教民,束缚于八股帖括之中,惟恐其民之不愚。

清末新政时期,学者倡议:“教育一事,当全国划一,故以颁教育制度力第一要务。”督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拟学堂章程,颁行各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汇编》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是:军国民教育(偏于强身健体)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和根本。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近代以来教育理念的变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2021-08-13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