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段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建构。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等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尽管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的批判有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地方,但它显然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及维新派的‘托古改制’截然不同,毫不容情地触及儒家学说中名教、纲常等维护等级制度的旧文化的根本。”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对西学的学习程度B.中国社会各阶段的任务
C.领导者的阶级属性D.各阶段救亡图存的策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8年3月,《新青年》刊出了一唱一和的“双簧信”。一封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用文言文历数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罪状;另一封是刘半农用白话文写的对“王敬轩”反对文学革命、为旧文学辩护的驳斥文,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该举意在
A.提倡科学与民主B.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C.宣传马克思主义D.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5 . 2021年热播大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其中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等“新青年”标准。这些标准
A.呼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B.以马克思主义为其指导思想
C.为三民主义的实践开辟了土壤D.有力地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曾言:“战场之硝烟一散,此昙花幻现之军事内阁,即将告终,而一复其平民政治之精神,此又战后复活之世界潮流也。”他又在《庶民的胜利》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看成是相对于“大……主义(专制的隐语)”和“资本主义”而言的“民主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李大钊的这些认识(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B.表明社会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C.旨在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D.影响了五四以后其思想发展的方向
7 .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造性地提出新青年应有的六大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精神”的提出
A.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B.回应了变革思想的时代要求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D.激发了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8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新妇女》《新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2014·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2016-11-27更新 | 2829次组卷 | 42卷引用:史学知识-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历史复习练习
10 . 1916年陈独秀撰文劝勉女子:应当脱离附属品的地位,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反对“三从四德”。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     
A.新习俗B.新制度C.新文学D.新道德
2022-12-10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