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
A.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
B.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
C.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
D.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
2019-09-11更新 | 367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2 . 有学者总结说:“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句中省略句应是
A.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B.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C.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3 . 胡适认为近代中国之积贫积弱,绝非“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而是中国国内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毒造就的结果,“因为帝国主义不能侵害那五鬼不入之国”。这一观点
A.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B.混淆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C.体现了近代中国迫切的革命需要D.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空前解放
2022-06-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此种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李鸿章B.张之洞C.杜亚泉D.李大钊
5 . 面对近代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历史地包含着溢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

——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请回答: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溢出旧轨的趋向”的实质。
(2)据材料二,指出与该诏书相关的政治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局限性。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丹”的内涵。并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儒者三纲之说,为否伦理政治之大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此绝对不可能之事。……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据此可知,他的“最后觉悟”是
A.用白话文去代替文言文B.推翻清朝,维护民主共和
C.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制度D.以俄为师,实现社会主义
7 . 新文化运动是由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下列各项与新文化运动反文言相关的
A.以科学民主为旗帜B.主张文学革命
C.打到孔家店D.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2022-02-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胡适认为要改造中国,“只有努力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明,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的新文化”。胡适旨在(  )
A.否定中国固有文化B.全盘移植西方文化
C.采取折衷调和态度D.创造中国新的文化
9 . 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和唐朝佛学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但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了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

——摘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个性主义、科学民主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0-07-22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5年陈独秀认为要建立西洋式新国家、新社会,首先要输入西洋式的国家之基础以及与新社会相适应的新信仰,为此他(       
A.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B.主张民主与科学观念
C.积极推动文学的革命D.将西学与儒教相结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