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海上详籍初行,社会口语骤变。报纸政吹文明,法学哲理名锦,稠叠盈幅”,学者们疾呼“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1915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正式面世,当中收录的全部是中国经、史、子、集等典籍中用过的词语,解释的全部是这些词语在文献语境和思想建构中具有的本来意义。由此可知,《辞源》的出版(       
A.体现传统文化的开放性B.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C.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22-23高一上·四川凉山·期末
论述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一某历史小组在进行中国近代史专题探究过程中梳理了如下表格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变法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主张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依据上述表格内容提炼一个主题或观点,然后利用中国近代史中相关史实对这一主题或观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2-21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1913年至1919年间,民间改编红楼新剧共13部,一些从未在红楼戏曲舞台上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奶奶、丫鬟和其他普通女性形象因其作为剧情重心而被大规模编演,如《晴雯》《金钏儿投井记》《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红楼梦》的艺术水平无法超越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C.袁世凯放松了对民间文化控制D.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生产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是尼采的名言,在五四时期,傅斯年将其翻译为“让每件东西的价值都被你重新决定”,作为支撑论辩的观念;后因被胡适引用而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口号。这反映了当时(       
A.保守派竭力抵制西学B.思想领域路线之争激烈
C.新文化运动得到发展D.知识分子救亡意识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的新,主要是指域外思潮的引进,人们开始以不同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生活,先前被遮蔽的思想都浮出水面”;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在“张开双眼瞭望世界的时候,传统的思维渐渐被新的观念修正”。这揭示出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增强了文化创新与发展能力
C.开启了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D.激发了国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6 . 1918年,李大钊指出:“为数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被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这一观点(     
A.使新文化运动内涵得以充实B.旨在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
C.有力增强了国人的道德观念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022-04-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八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中国以“陈腐世界的道义原则”对抗英国“现代的社会”,最终英国的大炮轰掉了千年以来中国皇帝的权威。至咸同年间(18511875年),面对“发捻交乘”的“心腹之宴”,俄国“蚕食上国之志”带来的“肘腋之患”,英国“志在通商”带来的“肢体之患”,“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洋货之患,清政府举步维艰,著名学者辜鸿铭曾形容“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等

材料二



曾国藩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犹如“一丛病之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进行了哪些实践?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
2022-03-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917年开始,胡适坚持认为,新文化运动作为一种思想或文化运动,必须被理解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甚至力图为之追源溯始,将17-18世纪的“朴学”视为五四以前中国史上的第三次文艺复兴。由此可知,胡适强调的是
A.思想文化运动有现实意义B.文化革新应兼顾传承
C.复兴传统文化应回归原典D.文化转型应全盘西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初中国文《新学制教科书》,其题材统计如表(其中,白话文课文占选篇的35%)。由此可知,当时
内容生活类国家类世界类道德类科技类
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爱国情怀、历史文化等游记、外国文学作品等新道德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等
篇数11078362411
占总篇数比例42.3%30%13.84%9.2%4.23%
A.新的价值理念正在形成B.文化转型已经基本实现
C.传统伦理道德得到弘扬D.上海成为文学革命中心
10 . 陈独秀等人断定: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尊君”为中心的专制主义和以“三纲”为中心的封建礼教,着力批判君主专制主义、“吃人”礼教、家庭制度等。这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B.新文化运动找到了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
C.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
D.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封建思想正统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