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然不能相容”,主张孔教必须整体废除之。北大教授辜鸿铭则认为“良民宗教(儒学)是和平、秩序、安宁乃至国家本身的存在,要把它奉送给欧洲,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这反映当时中国出现了(     
①全盘西化与反思西方文明的问题之争
②批判儒学与坚守儒学传统的问题之争
③注重民族性与注重时代性、革命性的问题之争
④文化自信与文化改造的问题之争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12-22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52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这场思想运动
A.以三民主义为指导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也是一场文学革命D.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面是关于五四运动一个论题的子目,据此最恰当的论题是
(一)白话报刊的大盛行,促成白话国语的确立
(二)家庭制度变革,“社会的结合”驳兴
(三)民主与科学成为大多数人的祈向
(四)世界化的观念得到有力的传播

A.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B.现代中国的新起点
C.新文化运动得到迅猛发展D.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将民主标示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议题:五四运动的发生,引发了中国人对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反思。这种反思使得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人在民主的内涵中注入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内容。这表明五四运动
A.更新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B.使政治救亡压倒了思想启蒙
C.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2022-04-23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关于孔子的文章在1913年83篇,1914年54篇,1915年70篇,1916年66篇,1917年50篇,1918年37篇,1919年25篇。其中,1913-1915年几乎全是尊孔之作,1916年及以后关于孔子的文章数量逐年下降,文章的主题也才逐渐转向批孔。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政治环境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B.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民国初年儒家思想仍然曲折发展D.辛亥革命带来文化观念的变革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此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的,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是自定出流的方向。其实一般的社会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此次之实验”是何事件,史学界认为该实验失败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并写出哪一事件旨在实现“吾人最后之觉悟”,该事件对民众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瞿秋白的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李大钊是怎样使“社会主义”逐渐清晰的。
8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2)编号③④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阶级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具体实践分别是什么?
(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编号
人物
速写著有《海国图志》一书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
(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
(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10 . 革命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指易姓和改朝换代,近代逐渐有彻底变化和根本变革之意。维新之意与改革、改良相近。有学者建立近代文献数据库,检索“革命”、“维新”、“改革”、“改良”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1890-1926年的使用情况如图。图中关键词的变化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B.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D.救国的主流思想变化
2021-12-15更新 | 1054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