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称“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生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2022-07-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三教”合一

图1“三教”合一艺术品及恒山悬空寺三教雕塑像

图2“打倒孔家店”木刻画
(1)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三教合一”中的“三教”指什么?为何会有“三教合一”一说?
(2)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新文化运动中为何会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2022-02-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近代思想的转变1923年,梁启超应邀为《申报》建馆五十周年撰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五十年间……读书人的脑筋却变迁得真厉害。记得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到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

材料二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只剩下前文说的废科举那件事,算是成功了。……第三期新运动的种子,也可以说是从这一期播殖下来,这一期学问上最有价值的出品,要推严复翻译的几部书……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读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
(2)结合所学,概述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3)你如何看待近代国人思想的转变?
4 . 晚清以来,列强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惨痛的血泪史。

(1)请根据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将下列条约内容与时间轴上方⑴—⑸框相配伍:
选项条约内容
A获得内河航运权、鸦片合法贸易权……
B不顾中国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转让日本……
C割让香港岛,攫取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权益……
D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赔款 2   亿两白银、列强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E赔款白银 4.5   亿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军……
(1)—( ) (2)—(      ) (3)—(      ) (4)—(      ) (5)—(      )
(2)面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压迫,中国各阶层先后发出了自己的吼声。
请根据下列口号或言论产生的时间,与时间轴下方(6)—(11)框相配伍。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D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E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F

购买外洋器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6)—(      )(7)—(      )(8)—(      ) (9)—(      )(10)—(      )(11)—(      )
(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化雨”。根据上述时间轴和陈旭麓先生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欧风美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021-09-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5 . 危机与新生

近代中国,侵略与救亡相伴,中国人经历了百年的探索,终于摆脱危机赢得新生。


(1)完成下列提纲(在空格处填写重要历史事件)
近代中国的危机与新生
(一)1839:天朝的危机
(1)西方:英国率先完成①        ,开启全球殖民时代。
(2)中国:②        彰显御辱决心,却成英国侵略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③        
(二)1919:革命的转折
(1)西方:④        (会议)拒绝中国收回山东的合理要求。
(2)中国:⑤        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若要进一步探究提纲(二)中“革命的转折”出现的原因,应选择下列哪三个视角?(选填字母)
A.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E.新文化运动的宣传
2021-09-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侯绍裘是上海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1918-1920年求学于上海南洋公学,1923年秋入党,1927年牺牲于南京。

材料一   这个暑假(1919年),实在是我一个很可纪念的时期,因为我的思想,在这时期内起了一个急激的变化。

暑假以前,我正看饮冰室丛书(梁启超文集)。到了这个署期内,我方才开始看《新青年》,一看之后爱不释手。《新青年》所给予我的影响,最重要者有二端∶一是文学观念;二是对旧道德、旧礼教的见解。看了《新青年》,方才明白了文学的真义。对干白话文五体投地的佩服。至于道德观念方面,以前虽不十分崇拜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伦理,欲赖以改良世道人心,及知看了《新青年》,方知二者不可得兼。罢课中的社会主义的思潮,使我想舍弃学生界的政客式的运动,而从事于社会革命的运动。我那时对于社会主义只有一些很模糊的观念,以为是一种富于破坏精神的、反抗一切特权阶级的革命罢了。至于其他的派别,更其弄不明白,同时还觉得商界中人也不足与有为;惟有劳工阶级在我那时的心目中,是诚恳笃实。可与共事的。干是便想投入工厂,藉以实行宣传社会主义的素愿。

——改编自《我的参与学生运动的回顾》

材料二   我们第一须先确立我们的人生观,要使我们的人生观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一己而生,是为社会为人类而生,以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当社会的自由与个人自由相冲突时,我宁可牺牲我一己的自由而为社会的自由着想。

——改编自《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侯绍裘"这个暑假"思想转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归纳侯绍裘思想转变的表现。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侯绍裘思想的转变?
2021-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思潮的演进与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以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成为孕育新思潮的温床,每一次思潮的演进又为该时期社会的转型注入崭新的力量。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孔子集千圣,等百王,参天地,赞化育,……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天演之学,将为言治者不祧之宗,达尔文真伟人哉!……经数百万年火烈水深之物竞,……彼以理气互推。此乃善恶参半,其来也既深且远如此,乃今者欲以数百年区区之人治,将有以大易乎其初。

——严复《天演论》

材料三: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皇汉人种革命独立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邹容《革命军》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写出上述四则材料所反应的思潮。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中对待儒家思想态度有何区别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进。
8 . 儒学的发展
(1)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将下列表示儒学代表人物或思想主张前的字母与表中序号一对应。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矣
D.董仲舒
E.孟子
春秋战国西汉宋朝明朝
代表人物孔子荀子朱熹王守仁
思想主张仁政儒学“经学”化心学
(2)20世纪初期,儒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2021-02-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科学观”的变迁

当西方科学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科学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材料一: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有西洋人,吾惧其挥金收拾我天下之人心,如厝火于积薪之下(注:将火苗放在柴堆之下),而祸发之无日也。…(西洋历法预测日食)即使准矣,而大清国卧榻之内,岂惯谋夺人国之西洋人鼾睡地耶!

——杨光先《不得已书》

(注:康熙年间,杨光先诬告传教士汤若望之西洋历法妖言惑众,汤若望入狱。后两人赌测日食,西洋历法精准而杨光先预测失败。杨于是写此书辩护)

材料二: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864年)

材料三: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杨光先看待西方历法的言论体现了其怎样的矛盾心态?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三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材料,归纳出材料中对“科学”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科学观”的变化?
2021-01-06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近代中国,出于外交活动的需要,国歌从无到有,又随着政权的变更几度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巩金瓯》,由清政府于1911年10月4日发布上谕,颁行全国。歌词如下:

巩金瓯[ōu],承天帱[dào],民物欣凫 [fú]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hào],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第二册,卷一百九十九﹒乐十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第二首正式的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发布于1915年5月。歌词如下: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政府公报》第1095号,1915年5月26日

材料三   近代中国第三首正式的国歌《卿云歌》于1921年7月1日正式发布。(此歌为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应征作品,后经重新谱曲)歌词如下: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众议院汪荣宝送国歌函》,载《教育部编撰处月刊》1913年5月,第1卷第4册


(1)《巩金瓯》发布时,清政府正在进行王朝自救,这一事件是什么?
(2)《中华雄立宇宙间》问世时也引来众多批评和质疑。结合时代背景和歌词内容,分析原因。
(3)从《中华雄立宇宙间》到《卿云歌》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