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海鹏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史料,对历史的“沉沦”进行阐释。
(2)在论证近代史的“上升”时,以上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请你另外选择一个史实,对这一时期的“沉沦”或“上升”加以说明。
2024-02-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学本质上和小学、中学等不属于同一类型。大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到底哪儿重要呢?“必须强调,大学这一机制实际是中世纪的发明”,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当然也就是最重要的知识生产机制。大学一开始是一个买卖知识的地方,买卖的对象是法学的知识,第一个大学就是以法学院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公元1088年)。教授们把查士丁尼制定的《国法大全》拿过来当材料研究,使得法学知识得以系统化地生产,法律因此厚重地重新覆盖了整个西方。

大一统的王朝不可能有大学,只会有国子监,读书人不是去那里买知识,而是去接受内容完全确定的培训,成为权力系统需要的接班人。大学和这种教育机构内在的逻辑完全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李筠《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后,西方历史学的危机开始展现。局限于文字史料的民族国家历史书写造成了领域的狭窄化,追求客观写史的理论在实践中遭遇质疑,对历史学学科性的强调排斥了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从19世纪到20世纪,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纷纷形成并兴起,丰富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暴露出传统史学对社会历史的解释不足与缺陷。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推动了西方社会的民主化和世俗化进程,普通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和影响日益加强。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所引发的各种弊端,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西方文明及其价值观念,重新思考直线的历史进化模式。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由此造成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知识界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分子产生很大影响,这都使西方进步的历史学家逐渐转向政治以外的其他人类生活领域,以布洛赫等人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应运而生。

——摘编自樊江宏《法国年鉴学派研究》

材料三   梁启超指出,中国旧史学有“四弊”和“二病”。四弊为:“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吾党常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中国之史……质而言之,则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者耳。夫所贵乎史者,贵其能叙一群人相交涉相竞争相团结之道,能述一群人所以休养生息同体进化之状,使后之读者爱其群、善其群之心,油然生焉。今史家多于鲫鱼,而未闻有一人之眼光能见及此者。”“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语曰: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夫陆沉我国民之罪,史家实尸之矣。”“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史之精神为何?曰理想是已……今中国之史,则呆然曰: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是中国之史,非益民智之具,而耗民智之具也”;“二病”为:“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往往有读尽一卷,而无一语有入脑之价值者。”“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中国数千年,惟有政治史,而其他一无所闻。”

——整理自梁启超《新史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大学区别于国子监功能的关键词,并分析中世纪欧洲出现大学的背景。结合所学,概括大学教育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年鉴学派兴起的背景。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国新史学的目标。综合材料二、三,列举两种“新史学”。
2024-02-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海鹏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图1《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图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图3   1912年荣氏兄弟创建的福新面粉公司            图4《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史料,对历史的“沉沦”进行阐释。
(2)在论证近代史的“上升”时,以上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请你另外选择一个史实,对这一时期的“沉沦”或“上升”加以说明。
2024-0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是《新青年》在部分省份和城市销售状况统计表,从表中史料能够合理实证的是(     
地区销售状况
湖南全省1919年8月长沙文化书社成立,半年之内销售2000本。此前销行极少。
四川成都1916年底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3个月后销数才超过30份。到1919年下半年,销售顿然改观。
浙江杭州新文化刊物在杭州的集中出现是在1919 年夏秋以后
A.《新青年》主编阵容发生变化B.爱国浪潮激发民众关注时事
C.新文化运动中心已转移至南方D.南方社会较之北方更加保守
2024-04-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14年,《中国学会报》发文称:“革命乃吾中国最寻常之事。革一朝之命可也,奈之何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亦革之乎?今也教化革命,纪纲革命,道揆革命,法守革命,礼俗革命,人心革命,国魂革命……如大火焚室,空空无依”。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基本失败
C.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必然D.帝制复辟危险加剧
2024-03-28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二十一日,正是西山红叶灿烂之时,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光绪皇帝率领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礼堂里站着将近一千名学子,各部官员和京师大学堂的教习们站在两侧,见皇上进来后,都跪伏在地上,山呼万岁。站在人群前面,光绪沉默片刻后,徐徐说: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

……

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光绪皇帝在北大的演讲》,摘编自“面条20082012年发表的网络小说《一个人的甲午》

材料二   国内外部分知名大学的校训

序号国家校名建校时间校址校训校训出处
1中国北京大学1898北京
2中国清华大学1911北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
3中国复旦大学1905上海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4中国中山大学1924广州博学审问情思明解笃行《礼记。中庸》
5中国厦门大学1921厦门自强不息止于至着《周易》《礼记.大学)
6中国山东大学1901济南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昭昧后言·通论五古)》(孟子.公孙丑》
7中国西南大学1906重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周易》《朱子全书.周子书》
8中国四川大学1896成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三国名臣序赞》《尚书.君陈》
9中国北京师范大学1902北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
10中国河北师范大学1902石家庄怀天下求真知
11美国哈佛大学1636马萨诸塞州Veritas(真理)“追求基督教与数会意义上的真”
12美国斯坦福大学1885加利福尼亚州愿学术自由之风劲欢16世纪的德国人类学家修顿
1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891加利福尼亚州真理使人自由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14法国巴黎大学1200巴黎磨难,永远是成长的基石
15英国剑桥大学1209剑桥郡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识之源Hinc lucea et pocula sacra
16英国牛津大学1096牛津上帝给我光明The Lord Is My Light
17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850悉尼繁星纵变,智慧永恒Sidere mens eaden mutato

(1)材料一是否可作为研究北京大学办学历史的史料?请说明理由。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2)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而北京大学自建校至今却一直未确定校训。在民间,有人将蔡元培先生1917年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称为北大的校训;也有人将北大精神核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称为北大的校训;还有人将西南联大时期的“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称为北大的校训。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以上三种“北大民间校训”的历史依据(只写出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2024-02-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文明因交流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仲音
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

——习近平


材料
作为鲜卑族政权,拓跋宏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移风易俗,为了更好的学习汉人文化,他将首都从平城迁至洛阳,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军事上向南发动对南朝梁国的战争,大力开疆拓土。最终鲜卑族融入华夏文明圈,长期战乱的中原大地再次焕发生机,而孝文帝的改革比彼得足足早了一千多年。由于其改革极大推动华夏文明发展,所以孝文帝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之一。

——摘编自百度文库

鸦片战争前,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文明史,它的文化曾经一度辉煌,对周边邻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具有不言而喻的优越感。
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学习西方的行动。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行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也通过战争、暴力和对中国的掠夺强行向中国输入”引发了之后半个世纪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                                                                      

——摘编自百度文库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摘编自1 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碰撞,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融合,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同学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社会转型,中国真的社会转型了么?

材料一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糕。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往)……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刊名主持刊行年月地点宗旨(倾向)
《新青年》陈独秀1915上海   北京宣传新思想
《晨报副刊》梁启超1916北京思想解放社会改造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毛泽东等1918湖南研究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和方法
《每周评论》李大钊1918.12北京评论时政
《南开日刊》南开大学1919.5天津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
《建设》孙中山1919.8上海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社1919.10北京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醒农》醒农社1920.5北京促农民之觉悟
《劳动者》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920.10广州启发工人觉悟、促进团结、推动工运发展
《共产党》李大钊1920.11上海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把这个材料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
(3)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某同学应该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 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逃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还有自从所谓“唯物史观”输入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 (194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历史学习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2023-07-14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史料二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

史料三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青年的误会》

(1)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什么?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2)根据史料二,概括陈独秀主要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
(3)史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022-10-04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7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