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1 . 李大钊在1916年5月说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在1917年8月也说过,“东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C.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制度D.探索救国的新道路
2 . 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段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 . 学者杜维明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情感上执着于自家的历史,在理智上却又献身外来的价值……他们对过去的认同,缺乏知性的理据,而他们对当今的认同,则缺乏情感的强度”。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出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缺位B.导致了全盘西化理论的盛行
C.造成了近代知识分子内部的分裂D.根植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2022-03-31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1919年2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四十八》说:“维新以后,中国富强了,用这学来的新,打出外来的新,关上大门,再来守旧”,“世界上决没有这样如意的事”,“早上打拱,晚上握手;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曰诗云’”。其用意在
A.批判清朝幻想回归闭关自守B.主张完全摈弃掉旧思想观念
C.对全盘西化主张持反对态度D.响应“走俄国人的路”的号召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建构。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等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尽管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的批判有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地方,但它显然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及维新派的‘托古改制’截然不同,毫不容情地触及儒家学说中名教、纲常等维护等级制度的旧文化的根本。”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对西学的学习程度B.中国社会各阶段的任务
C.领导者的阶级属性D.各阶段救亡图存的策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毛泽东等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当时现存的思想、制度不符合社会生活实际。同时,他又说道:“吾意即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这些认知
A.表明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新的道路B.反映出国人接受了马列主义
C.说明改良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D.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冲突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末,《无锡白话报》刊发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普及白话的重要意义;1904年,革命家秋瑾在《演讲的好处》一文中提到,“开化人的知识,非演讲不可”“不要钱,听的人必多”。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A.高度认可维新思想B.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C.目光投向平民阶层D.思想倾向马克思主义
9 . 阅读下表,三者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是(  ) 
严复 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蔡元培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文武合一,智德兼备)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毛泽东 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B.宣传自由平等理念且注重道德品质教育
C.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D.付诸实践并在当时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2022-03-20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02年,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号召中国之青年,“牺牲生命,誓翦灭此而后朝食”。1920年,他在《欧游心影录》疾呼,“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火灾变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造成其变化的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性的改造B.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C.国人民族国家意识初步形成D.西学东渐方向发生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