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意在
A.实现文学的创新发展B.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
C.摆脱旧文学体裁限制D.变革文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
2022-01-17更新 | 450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8年3月,《新青年》刊出了一唱一和的“双簧信”。一封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用文言文历数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罪状;另一封是刘半农用白话文写的对“王敬轩”反对文学革命、为旧文学辩护的驳斥文,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该举意在
A.提倡科学与民主B.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C.宣传马克思主义D.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18年,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指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而1924年其认为“义和团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据此可知陈独秀
A.宣传了民主与科学B.推动了北伐战争进程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D.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
2022-01-30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蔡元培认为办大学要“仿世界各大学通例”, “取兼容并包主义”;在学术上“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在课程设置上融合中西,择善而从;在教师聘任上,以学诣为主要标准,广纳优秀学者。蔡元培的这一主张
A.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B.使民主科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客观上导致了封建复古逆流的发展
D.有利于自由开放思想的培植
2021-11-01更新 | 462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造性地提出新青年应有的六大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精神”的提出
A.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B.回应了变革思想的时代要求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D.激发了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7 . 1902年,梁启超在其《新中国未来记》中站在数十年后的盛世向回看,反思中国走过的道路:1904年,蔡元培在其《新年梦》中畅想主人公在新年穿越到数十年后的未来,见识了国力强盛、社会繁荣的新中国,此类作品在20世纪初蔚然成风。这些作品
A.表明了走向共和的决心B.表达了改造社会的心望
C.批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指明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自称有“考据癖”;陈独秀自认对“小学”、《说文》考据最感兴趣;鲁迅热爱收集碑刻.整理古籍。他们对白话文和“下里巴人”的提倡也是对传统下层文化的一种认同。由此可见,这些知识分子 (       
A.难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B.并未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融合中西文化以改造中国D.能够理性对待儒家学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和胡适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新思想(主义)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表明
A.改良道路还是当时的理性选择B.无产阶级革命已成为社会共识
C.新型政党成立的条件已经具备D.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斗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领袖陈独秀之除旧布新的新文化观当然是一种典型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模式。他主张:“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客;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尽管陈独秀对儒学的攻击主要限于纲常礼教,但他认定此即孔教的本质,故对孔教必须整体废除之。

——高力克《文化激进主义的矛盾与局限—新文化运动百年陈思》

材料二       他(辜鸿铭)认为,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首先,和平、秩序与安宁乃至国家本身的存在,不是依赖于法律和宪法,而是仰赖于中国的每个臣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一种真正虔诚的生活,或时笔地说,一种道德的生活;其次,孝悌应作为道德生活或虔诚生活之本;再次,良民宗教的秘密是人们尽义务而不是争权利。人们不对权威表现出不信任和怀疑,而表现出对它的尊崇……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仪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这场世界大战,以这样的道德力量使军国主义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

——韩星《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


运用上述材料,自拟一个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04-26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