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2-12-11更新 | 33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棉纺织企业的贷款情况。表中数据反映出
A.日本已控制中国的棉纺织业B.中国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漠视
C.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艰难D.外国资本在中国竞争激烈
3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国家灾难史、屈辱史,又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和民族复兴史。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直到20世纪初,深渊到了谷底,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来说,这时候面临的主要是社会“沉沦”。直到北洋军阀统治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向上的方面发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或者一个倒过来的马鞍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坐标系中绘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并说明选择“谷底”这一时段的理由。

(2)据材料指出“上升”时段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结果的认识。
4 . 随着近代胶济铁路的贯通,山东耕牛竟“每日输出有200余头之多”。时任省长屈映光强令耕牛每月外销数量不得逾过1000头。这反映出
A.山东地区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农业近代化减少了对耕牛需求
C.两种不同经济形式的矛盾冲突D.近代交通的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2020-11-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3年初,上海华商各纱厂因花贵纱贱相继停工。为挽救中国棉业,“棉纱大王”穆藕初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同事们积极活动,筹划按国际惯例组织中华棉业银公司,但农商部因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的反对而搁置此提议。材料表明当时
A.民族经济发展业已陷入绝境B.实业救国得不到政府的认可
C.官僚资本挤压民族资本主义D.社会环境制约民族经济发展
2020-10-1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皇家学会是从培根的实验管学的随者们成立的一个非正式社团发展而成的,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被视为英国科学体制化的标志。1666年,法国皇家学院由法国政府批准成立,以皇家名义招聘全国优秀科学家到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并给子薪体。这一模式对后来其他国家的科学体制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英国皇家学会虽然冠以“皇家”之名,实为自主的民间织。起初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会员仅分布在少数几个专业上。从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30年代,医师会员的比重直居于半数以上,始终保持在55%左右.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化学家、工程专家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地质学家可谓异军突起,到19世纪60年代已成为仪次于医师的第二大群体。

一一摘编自徐飞等《现代科学体制化进程的案例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洋务时期有了科学体制化的最早明芽。从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伴随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改良,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壮大,成立了许多的科学社团,从而促进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辛革命后伴随看新文化运动,科学家团体也随之产生并成立了相关的科技学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社,1915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许多有识青年提出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在体制上仿效英国,它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共同体。1928年,中央研究院宣告成立。中央研究院从模式上属于法式。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科学研究机构.科研机构的建立,科研人才的增多,科学家的职业化和科学共同体的出现等,表明了中央研究院时期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科学体制化。

——摘编自帅娜《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专业构成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科学体制化的异同,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科学体制化对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启示。
7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 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2019-01-30更新 | 232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二中高一6月考历史试卷
8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019-01-30更新 | 1948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6-2017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9 .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2019-01-30更新 | 4249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大连第二十高中高二上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10 . 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2016-11-27更新 | 1832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喀左县蒙古族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