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6 道试题
1 . 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少-场文化思想上的革命。他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陈独秀意在强调
A.政治制度近代化具有局限性B.宣传西方民主科学迫在眉睫
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关键D.清除时弊必须推行全盘西化
2 .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人物言论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梁启超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3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该杂志作为史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百日维新
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伦理的觉悟是最后的觉悟。1919年,他认为“最后的觉悟”主要是爱国心、政治不良、社会组织不良的觉悟,强调改良社会组织,注重社会问题。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B.政治形势推动思想潮流嬗变
C.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成为了主流D.新文化运动事实上已经失败
5 . 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全国到处成立“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组织,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也甚器尘上。针对该现象,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6 . 在中西文化冲突对抗中,当调和成为新文化运动传播的障碍时,李大钊说:“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李大钊本意的是
A.区分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性质B.描述了新旧代谢的动态过程
C.表明他坚决反对中西“调和”D.认为民主与科学才能救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者“不再过多强调从制度上解决自由问题,而是更强调能使恰当的制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是
A.完善民主共和制度B.宣扬新文学的价值
C.实现国民精神自由D.剖析中国落后根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古代近代
春秋战国汉唐宋至明清维新运动太平天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蒋介石时期。
圣化:
被称赞为天纵之将圣矮化:
被嘲笑为若丧家之犬
正统化及神化:
司马迁誉孔子为素王;唐代被封为文宣王
僵化:
成为一位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维新化:
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被后人称为穿西装的孔子
丑化或妖魔化:
太平天国将儒家经典称为妖书,对孔子焚书毁像;新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吴虞痛骂孔子为盗丘
圣化:
袁世凯和蒋介石曾一度复兴孔子圣人地位,复兴尊孔和儒家伦理道德。

——摘编自张荣明《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9 .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适:“我们若想替中国造新文化,非从求高等学问入手不可。我们若想求高等学问,非先求得一些求学必需的工具不可。外国语、国文、门径科学,这都是求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应该拿着这种切实的工具,来代替那新名词的运动,应该用这种工具,去切切实实的求点真学问,把我们自己的学术程度提高一点。……我希望北大的同人一齐用全力向“提高”一方面做工夫。要创造文化、学术及思想,惟有真提高才能真普及。”

——桑兵《〈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一、新化运动是继续五四运动传播新文化于全国国民的作用,其进行方向在唤醒国民,改良社会,发展个人,增进学术,使我国社会日就进化,共和国体日形巩固。

二、新文化运动要文化普及于大多数之国民,不以一阶级一团体为限。

——民国江苏教育会《解释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新青年》派的一大功绩便是“破坏中国旧偶像”。对此,张东荪曾以瓶中空气为喻进行批评,认为输入新空气,便能把旧空气逐渐挤了出去,不然即使“终日拿这个瓶来摇去,那旧空气依然不出去”。所以,他认为只要尽量充分地把新道德、新思想、新文艺输入,“不要与那旧道德、旧思想、旧文艺挑战,因为他自然而然会消灭的”。……傅斯年以水为喻,认为“浊水”“清水”占据同一空间,不把一种倒去,别一种便无法进来。

——周月峰《折中的“重估”——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提出看五四新文化的多重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胡适实现新文化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并指出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指出张东荪、傅斯年对此时新旧文化看法的异同。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0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旨在
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B.促进官方教育体系的完善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打破中国文学孤立的格局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