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主张。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3)请你谈一谈,如何借鉴西方的思想文化?
2024-01-22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启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制刀,精粹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进经济组织。不改进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3 . 场馆中的历史记忆。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老师从丰富的场馆资源中精心挑选,绘制了以下分布图,并布置了研学任务。

   

(1)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以下保留在该馆内的遗址是(     
A.虎门销烟池B.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场所
C.林则徐塑像D.中英军队海上激战模拟沙盘
(2)若你参与筹建其中的戊戌维新纪念馆布展,以下可布置在“戊戌变法背景”区域的展品是(     
A.北洋舰队沉船遗物B.义和团揭帖
C.《辛丑条约》文本D.《民报》发刊词
(3)辛亥革命纪念馆设有“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开辟共和新纪元的重要文献是(     
A.《资政新篇》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下图所示为《劳动界》创刊号(陈独秀等创办,1920年8月)部分内容。对其所传递的历史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白话文倡导民主科学思想B.启发工人觉悟以促进阶级觉醒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工人运动D.宣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5)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精神永放光芒”展厅内,陈列着一枚珍贵的纪念章(见下图)。在纪念章所示的十年中,红军的斗争历程有(双选)(     

   

A.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D.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6)位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名中的“中国人民”旨在强调抗日战争(     
A.时间的持久性B.过程的曲折性C.参与的广泛性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开辟了“东方主战场——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主题页。为该主题页提供两个史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有《转战陕北》《决战前夕》《占领总统府》等油画,艺术地再现了____战争的辉煌历史。
(9)结合上述场馆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求索历程的理解。
2023-06-2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上·上海浦东新·期中
4 . “教科书革命”。

110年前中华书局在上海宣告成立。中华书局以“教科书革命”为口号出版了若干种类型的教科书,几乎独占了当时的中小学教科书市场。

材料一   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

——《中华书局宣言书》(19121月)

材料二   中华书局出版的部分教科书内容一览表

教科书名称部分篇目
《中华国文教科书》(1912年)《平等》《政体》《汽机》《大总统》《宪法》《隧道》《商鞅》《邮政》《显微镜》《华盛顿》《哥伦布》《国会》《赵武灵王》
《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1913年)《国势》《文明国之战例》《俄土战记叙》(1915年开始每册后附有四课白话文课文)
《中华女子教科书》(1915年)《修身》《祛迷信》《刺绣》《女工》《自立》《良妻》《国文》《算术》《缠足之害》
《新式国文教科书》(1919年)《日本》《国耻》《明国耻》(修身篇目69篇,理科49篇,历史31篇,知识30篇,实业27篇,地理14篇)

材料三   苟非万不得已,文明各国不忍轻言战也。近世制造进步、武备修明,岂曰糜烂其民而战之哉?……当稽国际公法,凡两国失和,其先必以双方之意见提出条件,互相磋商以求解决。迨磋商无效,势将决裂,而中立之友邦,尚可征集两国所争之点,曲于调停,或付诸万国和平会,公平判断。

——《文明国之战例》摘自《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高小·第6册)》(191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书局宣言书》诞生的时代背景。
(2)1912年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篇目反映了编写者意在宣扬哪些价值观念?
(3)《文明国之战例》的书写体现了近代国际交往中的什么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革命”的看法。
2022-11-27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文学方面,魏源的《寰海》诗,歌颂三元里人民“同仇敌忾”反抗英国侵略军,斥责清政府官僚的妥协投降。张维屏(17801859年),以善诗闻名,他的《三元里》诗,描写了三元里群众抗英斗争的雄伟声势,英国侵略者在英勇的中国人民面前丧魂落魄的丑态;《三将军歌》则歌颂了葛云飞、陈连升、陈化成“捐躯报国”的英雄事迹。张际亮(17971843年),以诗名于世。他的《东阳县》诗,谴责英国侵略军在宁波奸淫掳掠的残暴罪行,揭示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灾难和痛苦。民间的揭帖和歌谣,以通俗朴素的语言和尖锐鲜明的思想,痛斥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鼓舞人民起来反抗。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1918年,北大学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以三项标准为圭臬:批评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和改造的修辞。《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胡适主编)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这些杂志嘲笑旧的思维方式、旧习惯……而首当其冲的则是君主制度和军阀主义。他们批判对国粹全盘的接受,并要求对所有经学和古典文献进行批判性的重估,创造新文化。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在中国,有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得到公开的探讨和争论,中国的青年迫不及待地阅读每期新杂志。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新型杂志兴起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的理解。
2022-10-28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卷)
6 . 材料分析题
五四时期,围绕着《学衡》杂志的一批学者公开反对新文化运动,这批学者被称为“学衡派”,其中主将梅光迪锋芒最露,影响尤大。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唯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又经丧权失地之余,加以改革家之鼓吹,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徼利之捷径。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材料二(对于介绍和吸收西方文化,梅光迪提出)“所介绍者须其本体有正当之价值”;“当以适用于吾国为断,适用云者,或以其与吾国固有文化之精神,不相背驰,取之足收培养扩大之功,……或以其为吾国向所缺乏,可截长之补短也;或以其能救吾国之弊,而为革新改进之助也。”

——梅光迪《现今西洋人文主义》

材料三我们必须了解拥有通过时间考验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然后才能应付当前和未来的生活。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活的力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达到某种肯定的标准,判断真伪,与辨别基本的与暂时的东西。

——梅光迪《我们这一代的任务》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梅光迪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观点。
(2)提倡新文化运动者多将梅光迪视为复古派。梅光迪是复古派吗?依据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判断的理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梅光迪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上的差异,并据此分析“学衡派”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22-11-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1931年中国机器进口种类分类情况如表所示。

时间机器分类
19061909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
19101922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
19231931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其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

——摘编自武强《近代中国机器进出口贸易与区域工业差异的分析》

材料二   正是凭着高超的手工技术,我国机器制造业生产出了最初的工作机和动力机。如上海勤昌机器厂仿造的第一台12匹马力卧式冲灯柴油引擎的“制造完全依靠协作”。宝昌铜铁机器厂“曾承包手工制造不少别克汽车的铁皮车身,质量较进口货并不逊色”。以制造缫丝机为主要业务的钧昌机器厂,“年产缫丝机千台以上,为了增加产量,适应缫丝厂大量需要的要求,大部配件都外包协作,如缫丝机的生铁台面,由翻砂厂代铸,铜盒由铜锡店协作,水箱锅炉水管分包于冷作”。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我国传统手工技术的补充,我国早期民族机器制造工业的起步将会更加困难重重。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的互补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机器工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中国机器工业发展中得出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邓春兰与大学“开女禁”

1914年后,甘肃女子师范毕业生邓春兰在父亲支持下,冲破社会阻力创办女子小学。

1919年春,邓春兰读到蔡元培的演讲稿后,有了继续深造求学的愿望。

519日,多次和在京读书的丈夫、兄弟商议后,她致信蔡元培请求北京大学首开女禁,当时正值蔡元培抗议军阀政府镇压学生愤然离职,故无结果。

6月,邓春兰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录取。

7月,赴京求学起程之初,邓春兰再次呼吁女同胞为解除大学女禁奋起抗争,诸多报纸杂志纷纷响应,围绕大学是否“开女禁”问题展开激烈论争,李大钊、胡适等人积极参与。

9月,蔡元培重回北大,明确表示:“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

192023月份,北京大学第一次陆续招收了邓春兰、王兰等9名女生入学旁听。至此,中国高等教育的女禁被打破,国立高等教育被男子独霸的局面终于不复存在。

我的妇女解放之计划同我个人进行之方法—我们女界今天要想替我们中国人争个“德谟克拉西”的真精神,先要替我们中国人里边的女人争个“德谟克拉西”的真精神……妇女解放的顺序是,先解放学校,再解放职业,再解放政权……

——邓春兰《报界诸先生转全国女子中学毕业及高等小学毕业诸位同志书》

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

——李大钊《战后妇女问题》(19198月)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邓春兰能够推动大学“开女禁”成功的因素,并谈谈“开女禁与妇女解放”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德限制使宋代儒学家们的想象力和灵活性受到了限制,但通过他们直接和清晰的阐释,儒学还是回复到日常事物和私人生活中。它不仅是有教养的上层阶级的行为准则,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儒家哲学建构了一个强大的伦理道德架构,支撑着整个社会的成员,但它还是给宋代的转型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宋代的转型是它有别于中国其他朝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摘编自迟云飞《无奈的沉沦——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1)材料一中“儒学还是回复到日常事物和私人生活中”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成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地位变化的看法。
10 . 经过历代儒学家的修改和润色,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董仲舒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黄宗羲“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