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可用于说明

----《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

A.日军正加紧准备侵略上海B.学生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
C.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D.团结抗日的条件日趋成熟
2 . “九一八”后,马占山率领爱国官兵反蒋抗日,在东北地区用“拜关公、讲忠义”来呼吁民众参军救国,吟诵岳飞的《满江红·忍发冲冠》来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悲愤。对其意图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运用忠义伦理动员民众反蒋联共B.借助民俗文化推进抗日救亡运动
C.呼吁各界爱国民众投身国民革命D.广泛动员群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1年7月,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电告东北军抱不抵抗主义。东北军的将领马占山李杜等在东北抗日: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蒋光鼐、蔡廷锴指挥十九路军奋起反抗。上述材料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国民党阵营出现分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亟待建立D.抗日的时机还不成熟
4 . 1935年12月21日,何香凝在妇女救国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我们要奋起精神,我们要武装起来,我们不再做奴隶,不再做生男育女的性机器。我们是要与男子一样的负起重大的责任,争取民族生存,同到战场上去,起来!”这侧面反映出
A.妇女成为抗日救亡中流砥柱B.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C.国民政府对日不断妥协退让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一种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皙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据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臾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节选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处理这一同国耻事件时的方式(部分学科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A.学校教育重视民族精神和责任的培育
B.各阶层对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强烈不满
C.国耻教育一直是近代国民教育的主题
D.社会各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
7 . 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
A.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