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

——摘编自张锐《中国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双重逻辑:启蒙与民族主义》

选取中国近代史某个时段或某个事件,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中共革命活动的地理特征】材料

材料

          

图1中共组织兴起的菱行示意图(1920—1921)

          

图2主要中共根据地山河示意图(1927—1945)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关联地理特征,总结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简单说来,以文明叙事凸显中国近代史演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德性品质;以富强叙事彰显中国近代史上大多数集团、群体、力量参与历史活动时的普遍心理共性与共同诉求;以阶级叙事呈现中国近代史上所面临的基本困境,以及真正能解决这些困境的历史力量与历史过程,并从中总结值得后人珍视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210月,习近平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了《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包括“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等展览板块。


——摘自新华社2022年10月27日电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习近平同志的参观地点,并尝试为该展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板块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阐释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现摘录三个方面的要义,如下所示。

【历史经验之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历史经验之八:坚持敢于斗争】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

【历史经验之九:坚持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从上述三个方面的经验中任选其一,立足中国近现代史,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3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1937年至1940年的延安有三种话语体系:一是“五四”话语,即平民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平民主义是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演变的结果,这一思潮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普遍流行,认为此前的改革和革命的失败,都是由于平民没有觉悟,没有被唤醒;二是俄式马克思主义话语,即从江西延续下来的布尔什维克话语,特别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制方面,出现“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卡尔·马克思高级党校”等表述;三是已经登场的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以革命、抗战为主题,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

——摘编自李永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话语体系,围绕“中国革命历程”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毛泽东指出,中日之间的最后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1938年《论持久战》发表,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表4为其经典语录及国内外反响简表。

经典语录国内外强烈反响

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军全民的统一战线,决不仅仅是几个党派的党部和党员们的统一战线。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物团体相关记载
延安军民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了《论持久战》的基本内容,但不能满足需求,只好油印出来,在党内传阅,后又公开发表。
盟国领袖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的案头上,都放着专人翻译的《论持久战》文稿。
国民党高层蒋介石、白崇禧给《论持久战》以很高评价。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还特地请周恩来到湖南衡山给军官训练学员讲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

---摘编自刘继兴《毛泽东名著<论持久战>背后的故事》等


阅读材料,围绕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提炼出三个观点,并任选一个观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部分研究资料

马克·塞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美国,1971
安东尼·库根:《中国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起源》,英国,1994
埃里克·洛马克斯:《铁路工人:一名战俘对战争的描述,残暴与宽恕》,英国,1995
斯蒂芬·麦金农:《武汉1938:战争难民与现代中国的形成》,美国,1996
莱曼·范斯莱克:《百团大战:中日战争期间的协调与控制》,英国,1996
玛莎·斯茉莉:《美国传教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见证,19371938》,1997年第9
圣保罗·卡特:《二次革命:陕北农村改造和合作化运动(19341945)》,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7
黛安娜·拉里:《保卫中国:徐州会战》,加拿大,2000
大卫·古德曼:《革命妇女与革命中的妇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和妇女,19371945》,澳大利亚,2000
何铭生:《上海1937:长江上的斯大林格勒》,法国,2013
穆尔:《记录战争:士兵笔下的日本帝国》,英国,2013
罗纳德·斯佩克:《世界史语境中的中日战争》,美国,2013
拉纳·米特:《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英国,2013
上述材料的研究视角不同,任选一个视角,确定探究主题,写明选择的书名(至少2本),并说明选题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军区里有一批军旅漫画作者,他们以根据地为依托,以漫画为武器,转战太行,与日伪军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战斗……一边行军作战,一边挥笔作画。墙壁、山石,是他们天然的画板;矿物质、红胶土是上天赐给他们的最好颜料。所到之处,笔墨挥洒,被人们誉为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双枪漫画兵”……抗日军民在战争中逐渐发现,漫画传单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因而把它戏称为“纸弹”。

——据郑化改《不朽的艺术传奇:追忆抗战时期晋察冀敌后“漫画战”》

结合所学知识,以“敌后漫画艺术的价值”为题,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