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1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少数民族学府——延安民族学院成立了,校址设在延安大砭沟。学院受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学员有陕公民族部及中央党校藏彝青年班共200多人,分别来自四川、贵州、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绥远、察哈尔和内蒙古东部等地。学员一部分是随红军长征而来,一部分因反抗国民党民族压迫起义而归,一部分曾参加家乡的革命斗争。学期以战争形势、工作需要而灵活掌握,有的1年分配工作,有的3年毕业,有的学了4年。民族学院的教育方针是根据抗战形势与任务,学校的性质、学院的特点以及党对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的要求制定的。学院体现出各民族间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大家庭的缩影。建院不久,学员们民主选举成立学生会,协助校方的教学及生活管理。并选举出自己的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候选人,参加延安地区的竞选。1944716日,民族学院与三边师范、三边地委干部训练班合并成立了三边公学。三边公学民族学院仍保持原建制。冬季,西北局陆续从三边民院调大批干部、学员赴绥蒙及西北民族地区工作。

——摘编自甘旭岚《抗战时期延安民族学院的创立及其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延安民族学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立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延安民族学院的校徽,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中的元素并说明理由。
2023-11-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中华民族本部多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关,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轾。利害与共,痛痒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

——商务印书馆《共和国历史教科书》《民国统一》一课(1912年秋)

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摘编自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成功对“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分析它是如何推动“真正的新中国国家”走向形成的。
2023-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1年,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收到来自干部、士兵和老百姓共5万多篇稿件(如图所示)。这一写作运动(     
“冀中一日”写作运动部分来稿内容摘编
站岗的60多岁老大伯坐在树荫底下,鼻孔里断断续续地哼着一首抗日歌曲。
七八岁的孩子挺着胸膛站岗,见到生人,先问识字牌上的字,再检查通行证。
一位八路军战士回家探亲,儿子称其“爹同志”,父亲回称“儿子同志”
民众学习“唯物史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识字“保卫麦收”“努力春耕”等
A.增强了军民对边区政府的认同感B.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抓住了抗日战争形势好转的时机D.切实提高了根据地文化水平
2023-11-0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国家观就是传统的“天下观”,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把“天下”等同于“中国”。按照历代正统王朝思想的理解,“天下”至少包括以下含义:“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天子”居“天下”之中心区域即为中国,其周边民族集团被分为“蛮、夷、戎、狄”。由此“天子”“中国(华夏),以华夏政治文化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在解释了“中国”在“天下”中所处的地位的同时,同时也为“蛮、夷、戎、狄”的人或民族集团进入“中国”提供了可能,随着政治和文化的统一

——摘编自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天下观”对古代中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型国家”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众认同新型国家的主要原因。
2023-11-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1937年至1940年的延安有三种话语体系:一是“五四”话语,即平民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平民主义是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演变的结果,这一思潮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普遍流行,认为此前的改革和革命的失败,都是由于平民没有觉悟,没有被唤醒;二是俄式马克思主义话语,即从江西延续下来的布尔什维克话语,特别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制方面,出现“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卡尔·马克思高级党校”等表述;三是已经登场的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以革命、抗战为主题,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

——摘编自李永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话语体系,围绕“中国革命历程”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940年某史学著作的目录摘编、序言摘编。

目录摘编

第1编“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封建帝国之创兴 西周兴亡”
第2编“军国斗争之新局面 战国始末”“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先秦诸子”
第3编“大一统政府之创建 秦代兴亡及汉室初起”“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士族之新地位 东汉门第之兴起”
第4编“长江流域之新园地   东晋南渡”“变相的封建势力 魏晋南北朝之门第”“宗教思想之弥漫   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第5编“新的统一圣运下之政治机构”“新的统一圣运下之社会情态”
第6编“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   庆历熙宁之变法”
第7编“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   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第8编“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   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   清中叶以下之变乱”“除旧与开新”

序言摘编


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1)材料反映了作者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2)材料内容对我们了解这部著作在当时的作用有哪些帮助?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3-12-04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3月,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中国军队以优势兵力包围了进攻台儿庄的日军第十师团。同时击溃了由临沂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大捷”或“鲁南会战”。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的不利态势,遏制了失败主义思潮的蔓延。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使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摘编自于茂生《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作用与省思》

材料二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19408~19411月)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对于各级指挥机关的组织协调能力是一次严峻考验。百团大战的发动及其进展的重要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也在于政治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推进了中国的抗战形势,也有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摘编自古琳晖《试论百团大战的功绩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

——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联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批驳材料一的说法。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2023-04-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民主党派与抗日战争】

材料一   193810月,汪精卫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上公开发表“凡两国战争终须和平,以我国积弱,非和平即亡国”的失败言论,民盟坚决主张“反对中途妥协投降”,要坚持抗战到底。

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为了挽救危局,19441010日,民盟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建议国民党统筹战备、给养、训练以及要凭战绩升降军官,撤换抗战以来作战不力的将领,改善官兵的生活待遇以期提高战斗力,发展本国的军需工业以增强军事实力。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政治上国民党日益腐败和消极,在经济和军事上亦发生了严重的危机。19443月周恩来号召开展民主宪政运动。民盟积极支持并参加这一运动,创办报刊抨击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强烈要求开放政权,实行民主政治。民盟领导人张澜认为,“某一党获得政权后,就高唱以党治国”,“实行一党专政,视国家为一党所私有”,“而且党权竟超过国权……于是党治便自然而然的成为独裁政治”。

——摘编自张磊《略论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中国民主党派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力量。1936年,救国会和第三党就发表宣言,指出挽救民族危亡唯一之途,是国内各党派都要“重其相同,轻其相异”,建立反日阵线,举国一致进行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救国会大批成员进入陕北、华北、华中等解放区,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乡村建设派的部分成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军队的溃退,仍留在山东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共同战斗。……民主党派在海外华侨中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积极动员海外华侨为祖国抗战出力。……抗战以来,华侨每年汇回国内的外汇是10亿元以上,这笔惊人的外汇,对祖国抗战是莫大的资助。

——摘编自宋连胜《民主党派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及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主党派对抗战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策应在香港作战、牵制中国军队南下,194112月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总结了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根据战区内的复杂地形,制定了相应的作战方案——天炉战法。会战期间,20万民众参加破坏道路、构筑阵地等工作,有力支援了中国军队的作战。19421月,会战结束,日军共计伤亡5.6万余人。战后由日本防卫厅编撰的战史也不得不承认: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关英等同盟国一连串失败后首开胜利的纪录。会战结束后,美国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美、英两国还向蒋介石转达了主动废除不平等条约、重新修订平等条约的意愿。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