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1954年,在新中国1.5亿人参加的一场讨论中,人民群众一共提出了118万条修改、补充意见,这些意见被分成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部分。这场大讨论的对象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 . 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四个阶级的共存赋予了新政权民主的特性……,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年满19岁以上公民以投票权。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含有四章106条的新宪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是(  )
①确立于20世纪的50年代                      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2-14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B.中共八大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D.民主法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021-02-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宪法大纲
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1-01-2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度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设刺史。刺为刺举不法,史(使)由天子所遣,俸禄六百石。八月巡行郡国,岁末回京奏事。奉诏六条问事:(1)强宗豪右田宅逾制……(2)二千石不奉诏书,背公向私……(3)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4)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5)二千石子弟怙倚荣势,请托所监……(6)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后,为省官计,令刺史兼郡守、县令,成为牧民之官。

——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

(注:此处御史大夫为秦官,银印青绶)


(1)说出秦代御史大夫与汉代刺史的差异。

清初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设员汉满各半;雍正年后皇帝的命令或是外面的奏章不经内阁,大学士们只做些例行公事,这种情景沿袭到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的新内阁。但行之不到半年,就宣告结束了。

——摘引自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清朝内阁的演变。
(3)比较下图中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0-09-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言论的排序符合中国社会演变顺序的是
①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②五权宪法和直接民权相结合,便可驾乎欧美之上……
③臣民于法律范围内,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等事,均准其自由
④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020-08-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毛泽东在宪法起草委员会提出:“这个宪法,是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加上总路线,是过渡时期的宪法,大概可以管十五年左右。”下面的解读准确而全面的是
①“这个宪法”是指1954年宪法             ②强调了政治需求的意义与功能
③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            ④该宪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8-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对于1954年宪法,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宪法草案,主要是总结了我国的革命经验和建设经验……也总结了从清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经验”,“同时它也是本国经验和国际经验的结合”。下列关于我国几部宪法性质的文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钦定宪法大纲》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C.《共同纲领》规定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D.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借鉴了苏联和东欧的经验
2020-08-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逐渐构建起新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权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

序号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
1宪法与宪法相关法宪法
2行政法行政法
3社会法
4经济法
5民法商法民法
6刑法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1)分析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 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概括材料二中提高妇女地位方式和特点,并分析原因。
2020-07-2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示范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把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国家根本大法中规定下来的。上述内容摘自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