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把所有制形式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实行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此举旨在
A.把资本家改造成为劳动者B.以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将私营经济纳入计划体制D.为“一五”计划创造条件
2020-12-10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该作品
A.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B.歌颂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C.表达了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期待D.说明妇女成为国家建设主导力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来,中国在政治上便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近代中国在抵御外侮中又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性格……总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   

     ——摘编自陶文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 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和0.22%。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言,1949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量分别只有208.95公斤、0.82公斤、4.73公斤和5.23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和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

——摘编自郑有贵《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形成的历史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遭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后发劣势陷阱”重要的政治、经济举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九福乡长福村最后一户单干村民朱文章从拒绝入社到主动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还管什么合作化不合作化呢”,因而拒绝入社。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使他决心加入合作社。这一报道
A.说明了生产关系调整的合理性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C.对社会主义改造有动员作用D.反映了作者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3年到1954年,新中国连续两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相比1952年有所下降,导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开工不足,其中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针对此现象国家采取的对策是
A.制定国民经济建设的计划B.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D.把工业建设放在第一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有些人只看到办社必须有机械化,而没有看到可以先办社后机械化,只有农业增产了才能给工业提供物质基础,要破除没有农业机器就不能办社的迷信。毛泽东这一观点的落实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推广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D.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标志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3年11月国家银行调整利率后、国营商业放款月息6. 9‰,国营工业定额放款月息4.6‰,超定额放款月息4.8%。私营工业放款为月息9‰到16. 5‰,私营商业放款 为月息13‰到19‰;公私合营工业放款为月息4.8‰到14‰。这一政策
A.适应了变革生产关系的需要B.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D.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020-06-14更新 | 581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50年代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单位:亿元)。对表中数据的变化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1957
工农业总产值8109601050110912521241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6.8348.0381.1392.2461.0474.2
比重(%)34.1736.2536.335.3736.8238.21

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B.市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C.社会主义改造步履维艰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我国建国初期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 (单位:%)
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前三项合计私营
经济
个体
经济
1952年11.50.736.971.8
1956年32.253.47.392.90.17.0

据此可知
A.私有制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新民主义经济形态得以延续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