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农村通过集体化改造进行公共资金积累。这些资金除用来购买新式农具、化肥等农资外,还用来防备自然灾害:一些地区还用公共资金开办托儿所,开展“病有所医”的互助医疗,开办社队企业。这些措施
A.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普及
C.赢得了群众对新生政权的拥护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2021-09-15更新 | 641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1952-1978年间我国非直接生产部门职工占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比重。这表明,此期间我国
A.社会就业面受到限制B.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
C.国民经济走向了停滞D.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衡
2021-09-09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建立起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B.使新解放区的农民获得土地
C.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01-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4年,在上海工业总产值中,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产值(包括公私合营工业的产值和接受加工订货的产值)所占的比重从1952年的44.8%上升到58.1%,私营工业自产自销的产值则从1952年的27.5%下降到8.7%,该变化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得益于三大改造
C.着眼于城乡经济的协调D.适应了改革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邮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事实。下列邮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共同体现的主题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国民经济恢复C.社会主义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
6 . 下表反映了我国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195219.11.50.77.971.8
195632.253.47.30.17.0
A.国民经济的恢复B.苏联经济的援助C.三大改造的进行D.工业现代化建设
7 . 1957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调整社队规模,一般一村一社,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队以20户左右为宜,十年内不予变动;社对队实行“包工、包产、包财务',超产提成,减产扣分;深远山区也可包产到组、到户”。这一指示
A.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C.促进了农业持续快速发展D.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8 . 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________道路
2021-12-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9 . 年画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的年画《入社》,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它主要反映了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B.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行
10 .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均每个农户只有0.6头耕牛,就大多数农户来说,从事独立的家庭经营尚感困难”。基于此,我国(     
A.开展了土地革命B.走农业合作化道路C.成立了人民公社D.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