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毛泽东等人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的思想,在创办学校时规定本大学学友为破除文弱之习惯,……并求知识与劳力两阶级之接近,应注意劳动192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布《劳动法大纲》,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最低工资等。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劳动教育政策的重点是为促进工农业生产而服务,要求使受教育者成为劳动者,彰显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共同纲领》中,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鼓励学生从事生产劳动。1956年底,国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劳动成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尽的社会职责。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重申了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标。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劳动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结合。

——摘编自刘红梅翟小宁李森《党史百年历程中的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逻辑和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劳动教育在不同时期的时代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历史意义。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1959年4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的头版(局部)。该版报道(     

A.体现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增进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C.隐含了左倾跃进思想倾向D.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3 . 面对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形势,1955年,中国政府决定创建自己的核工业、研制核武器。1958年,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二机部九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在北京成立,拉开了核武器研制的序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这说明原子弹的研制(     
A.打破了美苏两国核垄断B.具有威慑敌对势力的国防意义
C.缓解了紧张的国际局势D.改变了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惟交涉之事日繁,彼族恃强要挟,在在皆可生衅。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屡饬各疆臣严密筹防,调兵集船,购利器,筑炮台,一时并举,虽未即有把握,而虚声究已稍壮。该酋外怵公论,内慑兵威,乃渐帖耳就款,於国体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夫临事筹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筹办海防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防建设与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提出经济上、政治上以及防务上独立的“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戴高乐强调“由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增强,法兰西共和国认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常关系即外交关系的时刻已经到来”。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封锁和敌视。1963年年底,周恩来接见来访的法国前总理富尔时指出:“莫斯科三国(美、英、苏)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愿受任何外国的干涉和侵犯,我们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

——摘编自李军、周小军《中法建交背景及原因浅析》

材料二   19641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则于1964131日举行记者招待会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只不过是如实地承认世界,相信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建交前两国面临的共同处境及中法建交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重大国际意义。
6 . 据统计,1966—1975年,全国共内迁项目380个、职工14.5万人、设备3.8万余台,11个三线省区共投资1173.41亿元,从而形成了西南机械工业基地、华中机械工业中心和汉中、天水、银川、西宁工业区等一批新的、各具特点的工业中心。这表明三线建设(     
A.改善了地区间的经济布局B.助推了中西部脱贫任务的完成
C.意在优化中西部产业结构D.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初步基础
7 . 下列表格数据最能说明的是(     
指标1950年代1978年
机耕面积1958年:35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3%406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
机电灌溉面积1952年:占耕地面积的1.6%占耕地面积的55.4%
农村小型水电站1958年:98个水电站82387个水电站
A.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解放B.农村生产关系得以重大调整
C.新民主主义经济取得较大成就D.新中国成立清除了发展障碍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8 . 建国初期拍摄了一系列电影,如《女司机》讲述了孙桂兰等人克服困难和“个人主义”成为女火车司机的历程,《走向新中国》讲述了一位留美工程师从徘徊苦闷到积极投身钢厂技术改造的故事,《一贯害人道》揭露反动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的罪行。这些影片旨在(     

A.落实“双百”方针的精神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C.配合国家工业化大发展D.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详细了解了某地情况后表示:“这种政权性质,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治组织,实际上是基层组织,这叫政社合一。”毛泽东此论旨在(       
A.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B.实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推广人民公社化运动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0 .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由“战争边缘政策”“大规模报复政策”调整为遏制而不接触政策。这一调整的大背景是基于中国(     
A.冲破“一边倒”政策的束缚B.成为第三世界中坚力量
C.逐渐放弃反美的基本立场D.重新考量国际战略格局
7日内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