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
(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底,邯郸县参加互助的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65%。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4%。到1955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达到全县农民总数的98.6%,入社的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2%,全县共建成初级农业合作社845个。1956年春,在1955年的基础上,全县合并或转化为14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9.57%。

——摘编自张利强《1951~1956年邯郸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材料二   1958年8月23日,随着叶堡区槐川人民公社的建立,秦安人民公社化运动拉开了帷幕。继槐川人民公社建立后,9月上旬秦安县便实现了公社化。由于广泛宣传与鼓动,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只要把公社建起来,生活衣着就无忧,从此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印象。因此秦安人民满怀希望、支持人民公社的建立,人民公社迅速建立了起来。

——摘编自马晓兵《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

材料三   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吴象(当时是新华社记者)的文章《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对包产到户做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吴象强调了坚持农业集体化方向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贫困地区实行包产到户的必然性。文章指出:“包产到户并不是什么独木桥,它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样,是集体经济的阳关大道。如果一定要把它比喻为独木桥,那可以说居住在深山沟中,不走独木桥就无法行动,无法前进,就无法到平坦宽阔的阳关大道上去。在这种情况下,走独木桥正是为了走阳关道。”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邯郸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安县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建立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启示。

3 .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最难驾驭的大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1年4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去中国做一次免费旅行,华盛顿没有反对。一夜之间,乒乓球获得了新的地位。连尼克松也告诉部下说:“我在法学院念书时,就是个相当不错的乒乓球运动员。可以说,我打得相当好。……莫斯科闷闷不乐。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到达中国。……在美国球队离京去香港的当天,尼克松总统宣布放宽已有20年之久的美国对华贸易禁运,北京则恢复同华盛顿和伦敦的电话联系。可谈的事实在不少。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总统透露,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博士在7月9——11日间秘密去了北京,而他本人接受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邀请。这个消息显示中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尼克松总统的声明震惊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震动尤为强烈。这一“尼克松震动”是外交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构成了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中的一个分水岭。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中美关系大门打开至今已有40多年,两国关系走到今天,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是中美关系非常重要,这不难理解,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国每年来往人次超过600万。另一句话是非常复杂,如果中国和美国打起贸易战,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剧烈的冲击和影响。中美关系复杂远不止这一点。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两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两国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点也越来越多。

—王宝付(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员,从事安全战略和中美军事关系问题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为何闷闷不乐?“可谈的事实在不少”,你认为中美双方可能会谈哪些事?尼克松自认为乒乓球“可以说,我打得相当好”,谈谈你的见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的声明为什么震惊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震动又为什么尤为强烈?你如何看待“尼克松总统的声明构成了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中的一个分水岭”?

(3)综合上述材料,放眼未来,请你说说中美两国应构建怎样的双边关系。

4 .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节选

材料二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三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的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1972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材料四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美国政府已在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由于美国的301调查为单方认定结果,且这一措施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严重侵犯中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享有的合法权益,威胁中方经济利益和安全,所以中国政府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关系的变化对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本侵华采取妥协退让、“不干涉”的绥靖立场。1941年2月23日,罗斯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作为援华租借物资。根据美方统计,抗战时期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

——摘编自张晓卫《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尼克松上任之初,美国失去了长期保持的对苏优势,人民对越南战争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他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他还认识到,解决越南问题“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

——摘编自黄英、王姗姗《从对抗走向缓和——析越南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些媒体将中美关系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011年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有学者这样认识中美关系:这么说也许没错,在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想中,中国的位置一直在变化。中美关系对两国来说一开始不能够不那么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不断递增,越到后来越是重要。……20世纪的中美关系总有个“第三者”,前半段是日本,后半段是苏联,与中、美构成一种“三角关系”。一战结束之后,为了争取日本参加国联,美国在巴黎和会牺牲了中国;二战时中美却成了盟友,联手打败日本;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倒向苏联,受到美国遏制;20年后中美结盟,共同制衡苏联;从某种意义上讲,两国直到1990年代才进入了真正的“双边关系”。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美关系

提取材料中有关中美关系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17-04-2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7 . 70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逢之歌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代表,郑重地在文件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填词而成的《联合国之歌》在会场上响起!“奋起解除我国的束缚,在黑暗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如雷鸣,如光阴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之歌》的名字原来是“相逢”!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么?!董必武静静地思考着......

——黎风《联合国里大决策内幕揭秘》

材料二重返之旅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他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文采,更体现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风度和气质,使新中国代表团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在联大的首次“亮相”。

——《羊城晚报》

材料三维和之美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无论在战火纷飞的马里,还是疾病肆虐的刚果(金);无论在炎热无比的苏丹,还是险情重重的黎巴嫩,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宣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变化?分析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大首次完美“亮相”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8 . 有“世界历史之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且一个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毛泽东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材料二: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材料三: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材料二说明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导语”的认识。
9 . 体育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寻找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寻找人高于奴隶、动物的生活方式,作为政治动物的人对城邦的责任,使人要寻求强健和勇敢,而体育在身体和精神上恰好都能给予这种训练。
——冯霞《古希腊体育思想溯源》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联邦政府对体育投入较少,地方政府所提供的体育设施亦有限。1933年,国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斥资修建公共场地设施。到1937年,民政工程署所属的就业促进管理局用10%的预算修建了约1万个公共体育场馆。
——周兰君《美国大众体育管理方式管窥》
材料三          1950年,新中国第1个体育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
1954年,美国所操控的国际奥委会领导者坚持“两个中国”,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中国1958年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63年,印尼与中国共同倡议,在首都雅加达举办了“新兴力量运动会”,印尼、中国、越南、朝鲜、索马里、突尼斯、古巴、玻利维亚等48个国家不顾制裁和阻挠参加了比赛。
——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古希腊体育蕴含了何种思想?以此思想来研究西方史,可能会对14-18世纪哪些事件评价较高?
(2)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体育管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年的美国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外交是如何影响新中国50-60年代的体育发展的,并指出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条件。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体育发展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湛江一中高三临门一脚文综历史试卷
10 .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4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材料五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材料二中论及的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遭到了甲同学的反驳,请为他提供反驳词。
(2)材料三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四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
2016-12-12更新 | 1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现代精神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