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6世纪60年代,经历了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沿海的大动乱时代之后,朝廷终于认识到,大海是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如许孚远说:“看得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由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襟山带海,田不足耕,非市舶无以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当事者尝为厉禁。然急之而盗兴,盗兴而倭入,嘉靖之季,其祸蔓延,攻略诸省,荼毒生灵。”因此一些官员提出废除过时的海禁令,允许通商,以求化寇为民。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这次开海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隆庆开放”。史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显著。

——摘编自冯之余《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

材料二   1843年制定的税则规定中国进口税实行低税率,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税务司更是掌握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人手中,这极大地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西方人评论说:鸦片战争后,“没有任何事物防阻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开舱时,卸下一船棉花;或是设若该外国人无所忌惮的话,卸下一船鸦片,或是……将这批货载到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

——摘编自荣宏庆、李玮《从历史考证五口通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的报告,确认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同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1921—202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隆庆年间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及“隆庆开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说明五口通商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经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60年代,经历了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沿海的大动乱时代之后,朝廷终于认识到:大海是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如许浮远说:“看得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由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襟山带海,田不足耕,非市舶无以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当事者尝为厉禁。然急之而盗兴,盗兴而倭入,嘉靖之季,其祸蔓延,攻略诸省,荼毒生灵。”……一些官员提出:废除过时的海禁令,允许通商,以求化寇为民。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杂西二洋",终得"奉旨允行"。……这次开禁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隆庆开放"。

——摘编自冯之余《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

材料二   1843年制定的进口税规定1.5%的低税率,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外籍税务司制度更是被打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人掌握在手中、被大地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西方人评论说:鸦片战争后,"没有任何事物防阻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开舱时,卸下一船棉花;或是设若该外国人无所忌惮的话,卸下一船鸦片,或是……将这批货载到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

——摘编自荣宏庆、李琪《从历史考证五口通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1979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的报告,确认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据中共中央党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隆庆年间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说明五口通商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上海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开埠两年后,英、法、美三国租界设立。19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取代广州地位,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19世纪下半期,中国最早的外资银行和本国银行率先在上海出现:上海与欧洲、美洲、澳洲及日本、东南亚的航线相继开辟,到20世纪初已形成了包括内河、长江、沿海和外洋的四大航路,出入上海的商船及其晚位,均占全国总数的20%以上。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规模最大的军械厂和造船厂江南制造总局,最早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等先后设立。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中国共出版西书561种,在上海出版的有434种。戊戌维新期间,维新派在全国创办报刊40种,27种在上海。辛亥革命前夕,上海已跃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并由此奠定了上海在中国乃至在远东、世界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19904月我国从发展的长期战略着眼,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策,允许浦东新区采取比经济特区还优惠的政策来发展经济,并决定把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列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重点。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1-02-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和加工中心的上海却因限于历史的条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0世纪80年代,韩国欲把济州岛建成比香港更有竞争力的"国际自由城",日本将那霸港开辟为自贸区,泰国的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就意味着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中国面临着复杂而激烈的竞争。1991年邓小平说"那一年确定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察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摘编自邵雍《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前后后》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 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开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01-06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边疆开放开发的典型政策。

——摘编自左新锋、陈新建《中国边疆地区开放开发的政策变迁与治理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边疆开放开发典型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边疆开放开发典型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3-11-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5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GDP增长速度统计情况。其中增速最高峰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基本建成
C.建设经济特区的成效较显著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4年的干部招聘

198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并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县委作出了重大决定,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脱产乡镇干部(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只挣国家钱、不吃国家粮的干部),以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充实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根据《招聘不脱产工作人员合同书》,招聘干部实行三年一聘用,最多只能聘用三次共九年,聘用期满后各自回家种田。县委这一决定,不仅超预期实现了目标,而且还改变了141名农村青年的人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批招聘干部,在当时是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

其一,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全凭自己的实力,经自愿报名、集中考试、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招聘的。

其二,清一色农民子弟,既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又经历艰难困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担当的品质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其三,全是高中毕业生(那时乡镇干部多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有的还是复读了几年,并经过一次或多次高考,虽然都是高考落榜生,但文化基础雄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社会能力强。

其四,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风华正茂。

——摘编自熊东阳《我们是“84招聘人”》

结合材料,围绕“1984年干部招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边疆开放开发的典型政策。

时间政策
1984年《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
198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
1991年《关于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意见》
1992年《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黑河等四个边境城市的通知》
1996年《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1999年《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纲要(2001—2010)》
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8年《关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问题的批复》
2015年《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加大边民支持力度促进守边固边的指导意见》
2017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
2019年《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摘编自左新锋、陈新建《中国边疆地区开放开发的政策变迁与治理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边疆开放开发典型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边疆开放开发典型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11871年,英国的农业、林业、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由34%下降到15%,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由28%增加到42%并上升为主导产业。17001709年,英国铁和钢的进出口分别是16千吨和1.6千吨,18501859年,上述数据分别为44千吨和1225千吨。1765年,英国的纺织总量是价值50万磅的棉花,全部是手纺,1784年,这一总量跃升到1200万磅,全部是机纺,到1830年,棉布料占到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而这竟是出自一个看不到棉花种植地的国家。

——摘编自南岭《三次产业革命的创新逻辑》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分别为7.2%、40.7%、52.2%,第一、二、三产业的对比关系大体是145,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已经转变为三二一,经济发展已经转变为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的增长。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工业化已经步入后期阶段,而且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2019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继续延续了三二一的增长态势。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史略(下篇)》

材料三   1978年以后,经济指导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以农轻重同步发展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激发了产业经济均衡发展的活力。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经济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全能型”转向“效能型”;科技管理.方式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摘编自《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述论(19492016)》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英国和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和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经验。

10 . 材料   1984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规定了改革的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从1985年起,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可以租给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经营,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从而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到全国。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