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面对危机,调整农业政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项,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危机催生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倒逼中国农民发动改革。……著名的“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和尊重基层群众改革举动和创造性实践。……1977年6月中央调整了执行极“左”路线的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很快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摘编自詹宏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论蕴含和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2023-06-19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 17、18世纪以来,自由主义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个大的阶段。古典自由主义由约翰.洛克提出,让·雅克.卢梭加以发展。到18世纪中后期,亚当·斯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伦理和经济两个角度阐释了自律性的市场经济理论,从而确立了以自由放任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把自由主义扩展到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到20世纪70、80年代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主流,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鼓吹的彻底私有化、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对本国经济造成很多消极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强制推行,使这些国家的主权不断弱化,民族工业和本国市场的保护屏障严重削弱,政府控制本国经济和保证金融安全的能力大减。在拉美,新自由主义导致拉美国.家企业大量破产、资本外逃、债务危机深重,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和失业不断增加等。

——摘编自梅荣政、杨军《西方自 由主义的流变、实质与危害》

材料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提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在不断突破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正在世界舞台.上提供着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所谓“中国方案”,是指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对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新态度”。

——摘编自周文、包炜杰《中国方案:一种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当代回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的原因,并分析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本质区别,并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