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

——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

材料二:201591日,习近平会见连战等台湾人士时强调,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同两岸同胞一道,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有利于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实现互利双赢的正确道路。

材料三: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3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四: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英文2016520日上午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她在就职仪式上发表演说,对外界关注的两岸论述,她没有明确提到“九二共识”。

据报道,2016122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与蔡英文公开通电话,并在随后所发推文中称蔡英文为“台湾总统”。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台湾与大陆的第二次分离是怎么造成的?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的“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2) 材料二中提到“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 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
2 . 从1979年到1991年,中国红十字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帮助,积极谋求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协助中央政府处理海峡两岸间查人传信探亲访友、家人团聚、处理海滩事件、见证遣派等人道事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直通”的实现B.“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C.“九二共识”的达成D.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
3 .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中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一决策
A.得到了两岸全体人民支持B.消除了海峡两岸紧张局面
C.解决了港澳历史遗留问题D.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欢迎
4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令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五   五星红旗飘香江,卷走米旗送英皇。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

——某网友《贺香港回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5)材料五中“米旗”开始出现在香港与何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指的是什么?
2020-12-1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从古至今的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太宗为了统治属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类型的各族人民,建立了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和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南面官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军政决策权主要在北枢密院:“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即元好问所说的:“北衙不理民,南衙不理兵。”

——摘编自刘本锋《试论辽朝“因俗而治”的国策及意义》

材料二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蕃汉分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突出特点,并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0-12-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能力素质监测历史试题(英才班)
6 . 邓小平曾说: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干预B.中央不能派驻港部队直接参与干预
C.英国政府可以适度采取措施干预D.港人治港,完全自治
7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10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引自江泽民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好使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2) 根据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概括其原因。写出尼克松访华时中美签署的关于台湾问题的文件。
(3) 根据材料三,邓小平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并说出这一设想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何时被打破,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4) 综上所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20-12-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香港回归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是
A.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C.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D.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9 . 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020-12-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3年,邓小平提出统一后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
A.文化习俗B.政治制度C.经济模式D.生活方式
2020-12-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