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周礼》记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史料二     图中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了9支军队的驻地、军队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钧”“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聚地。

史料三   《晋书·裴秀传》记载,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道路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坡度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材料二   东周时期地图多用于献祭或军事功能。《禹贡》中地理区分五服,不是按照自然条件划分的,而是按政治地位划分。秦朝地图是行政管理文牍的一部分,地图和其他档案资料有助于保证各种典章制度延续传承。汉代以来,朝贡国的贡品中常常有地图,作为臣属的标志。汉代以后,地方各级政府都定期向中央造送地图。古代中国地图多山水图画式,且图很少,多文字注解。即使后来方志地图多了起来也是为了辅助文字说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地图测量官员,即使涉及到地图绘制的定量技术,也多是借鉴天文学、水利学和农学。

——摘编自(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类型和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图发展的特点。
2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
C.官僚政制的运作方式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是我国目前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全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城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非洲大陆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湖、岛屿礁石,详尽清晰、绘制规整。2002年底,《大明混一图》经我国政府批准,制成复制件送往南非,参加“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当地引起轰动。据当地专家考证,该图上绘制的非洲地域图,要比欧洲人当年绘制的非洲地图早100多年。

——摘编自李宏为《沉寂数百年一鸣传天下-<大明混一图>引起世人关注》

材料二   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并告诉中国领导人,这条铁路对于坦赞两国和其他正在争取独立的非洲国家的特殊意义。周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援建坦赞铁路,“铁路建成后,主权是属于你们和赞比亚的”。对于援助非洲,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表示:“先独立的国家有义务帮助后独立的国家。”1975年10月,坦赞铁路接轨通车并进行试运营,“把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各自寻求独立自主国际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非洲解放的“自由之路”和中非合作的“友谊之路”。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混一图》的重要史料价值。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一、二,归纳中非交往史的基本特征。
2023-06-22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建立后,推行户贴制度,这份颁发于1371年的户贴,除了刷印朱元璋的白话圣旨以外,还登记了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亩、房屋等项。该户贴(     

①为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②说明明代开始推行户籍制度
③是人口管理和赋税征收的依据④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左图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右图为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说法,准确的是
A.老照片和纪念邮票均属于实物史料,但二者具有不同价值
B.照片与纪念邮票进行互证,更能全面认识此重大历史事件
C.老照片比纪念邮票更能体现出中国人对此外交成果的认识
D.邮票比照片更准确反映出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升起的情景
6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
C.监察制度的运作方式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
2021-12-23更新 | 246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古代货币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圆形方孔),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材料二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有《金布律》:“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注:不要去选择钱的分量与布的优劣】。”

材料三   



(1)指出以上史料的类型,结合所学说明上述史料的价值。

材料四   自宋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初政府大量发行纸币,纸币不断贬值。明朝中期,唐、五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的白银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能被不同地区商品交易者接受,国内长途贸易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1562年,政府对各地班匠征银代役,民营手工业快速发展。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农民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换取白银纳税。由于白银需求增大,明代大开银矿,但中国白银储量不高,白银货币化主要依赖“丝银贸易”。丝、瓷等商品输往海外,白银从美洲和日本大量流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2)依据材料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影响。
8 . 皇权不下县吗?

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此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以下节选部分学者反驳“皇权不下县”的论据

论据一《儒林外史》第八回:“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讼之事……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在安辑。”其意指乡村中的大事小情都须上报到县级政府,由县官亲自处理整个县辖范围内的纠纷与案件。

——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

论据二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从众多吴简中可以看出乡吏的职责颇广:春夏为“劝农”,秋冬除了课征租税役调外,还对上负责本地吏民户籍的管理,保证“人名年纪相应”,如果有误,“为他官所觉”,则本吏要承担罪责。

——秦晖《传统十论》

论据三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1)判断上述三个论据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
(2)指出三个论据各自的论述角度。结合所学,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2021-02-06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军机处

材料一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宜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①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②

注①:赵翼,乾隆年间曾任军机章京,办理军机处日常工作。《檐眼杂记》是笔记随礼,内容大部分是作者亲历亲见,也有一些失实传闻。

注②:《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正史。


(1)依据上述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军机处史实有哪些?
(2)指出两则史料对军机处认识的差异,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10 . 尊老养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一   “大夫以上年九十,不更九十一,簪袅九十二,上造九十三,公士九十四,公卒、士五(伍)九十五以上者,米月一石”“公士、公士妻及□□行年七十以上……有罪当 刑者,皆完(不加肉刑)之。”“大夫以上年七十,不更七十一,簪袅七十二,上造七十三,公士七十四,公卒、士五(伍)七十五,皆受仗(鸠杖)。”(注: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均为爵位名称,其等级依次变低)

——节选自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给米粟以为糜粥)”“年八十,复二算(免除其家二人的算赋)。九十,复甲卒(免除其子兵役)”"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孝者,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鳏、寡、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年八十以上,米人三石。”

——节选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1)辨析以上史料,据此概括汉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推行养老制度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